自源山上铸丰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王锡堂

    当年,4000余名坚韧的炎陵开山者,以大无畏英雄气概,征战在巍巍大山中。他们一钎一锤凿壁穿石,遇沟架渡,坚持苦干了四个春秋,削平了11座山头,凿通了19个隧洞,架设了13座渡槽,建成一条用来发电灌溉的“云中天河”,把井冈山精神之旗,插在了自源大山之巅。今天,“云中天河”仍在续写昨天的故事。踏进这深山之中,到处是奋斗者的坚实足迹,深谷依然回荡着劳动者的震天号角……这里是炎陵动力之源、工业之发端,在这里可以见证创业之艰辛、人民之伟大,一切的一切,铸就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丰碑!

    一锤定音

    酃县(今炎陵县,下同)直至1949年还没有电,除县乡机关单位和少数富裕家庭能用煤油照明外,都靠松光、竹片、向日葵杆照明,直至1959年1月,中共酃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才在城关西郊湘山寺山脚下建成了酃县第一座小水电站,解决了当时县城部分居民的照明用电。

    1973年,中共酃县县委提出了大力发展水电事业的设想。有的同志主张利用本县水利资源建一个规模较大,技术比较现代化的电站。有的同志主张在县城建个较大的变电站,把桂东沙田电站引渡过来。就在此时,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二书记的张平化回到了酃县,语重心长地说:“酃县水力资源极其丰富,一定要充分利用,不能让他白白流走,要让它在酃县做完功以后再流出去。酃县是个贫穷山区,建个变电站,年年把钱送给人家,不如自己建个电站。”张平化的一席谈话,启迪了县委一班人,大家统一认识,决定在水口自源村建设一座装机5台、容量1.5万千瓦的高水头电站,第一期工程为装机3台、容量0.9万千瓦,总投资869万元。

    水口电站建设地址,坐落于离县城30多公里的下村与水口交界的水口镇自源村,属于河漠水上游。这里峭壁耸峙水流湍急,工程十分艰巨。

    1973年10月,4000民兵开赴工地。湘潭地委副书记兼酃县县委书记石维刚、县委副书记兼指挥长谌国良和5名县委常委轮流坐镇指挥。迅速在崇山峻岭之中搭起了150多个茅草棚。当时我正在县教师辅导站工作,带领全县中学数学教师到这里学习测绘,见到四周山头上搭建的茅草棚,蔚为壮观,内心为之感动。

    资金短缺,县委、县政府采取挤(财政挤)、筹(部门筹)、捐、借、节(节约一切开支)、欠的办法,筹集资金375.8万元。食品匮乏,运输也成为一大难题,附近农民就像战争年代支援前线一样。纷纷加入民兵的运输行列,有的推上土车,有的担着箩筐,有的赶着牲口,还有的脱下长裤,两个裤脚一扎变成两个大口袋,装上米和菜,挂在脖子上,把所需物资送上山。其队伍就像一条长龙蜿蜒在深山之中。

    “云中天河”

    当年11月,电站正式动工建设。从水头大坝的筷子篓到压力前池的石耳埂渠道长8000多米,是建站的主体工程,也是整个工程最难啃的硬骨头。

    建设者腰上绑条粗绳,悬空吊在悬崖,在悬崖边飞来荡去,矫健如鹰。英雄的建设者们置生死于度外,在悬崖上打炮眼,灌炸药,炸山头。1973年11月18日,电站开工第三天,突然出现一处哑炮,中村公社龙潭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陈书耀身先士卒,主动请战上前排险,不料,哑炮突然炸开,陈书耀倒在山头,鲜血染红了山岗。他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誓言。1974年4月,他的女儿,刚二十出头的陈二桃忍着刚刚丧失父亲的悲痛,向电站工程指挥部递交报告,要求代父修渠,完成父亲未了的心愿。

    崩坎窝段隧洞全长500多米,是修渠过程中难度最大、危险最大的“咽喉工程”,1974年冬的一天,几声炮响,山头上大面积石块顷刻滚滚而下,沔渡二连民兵张生才来不及隐蔽,被滚下的山石砸到了崖底丧生,此时他还不足18岁。为减少伤亡,广大民兵献计献策,采用拱涵的办法,打通一节,拱一节,逐步推进,终于攻破了这一难关。

    整个工程建设所需的25000多吨物资、近百万方土石全靠民兵一副铁肩膀、一双铁脚板挑运。女子22连是湘东铁路工程的模范连,来到建站工地,便担任了采运沙石的任务,起早贪黑苦干数月,创造了人平均采运沙石0.6立方米的纪录,超额完成了指挥部规定的0.4立方米的任务。接着又向指挥部请战,参加切取石料的行列,她们不畏难,一边学一边打,双手打起了串串血泡,飞石打破了皮肤,打肿了眼睛,一个月过去,她们终于打出了好料石。

    1400多个昼夜,建站大军住茅棚、睡地铺、架软梯、战险峰,与种种困难顽强拼搏,终于在1977年在直插云端的悬崖绝壁上开出了一条宽3米、深2.7米、长8170米的“云中天河”。这是酃县建设史上的奇迹,有人形容这就是湖南的“红旗渠”。

    春泉喷射九重天

    当时要购制一台水口电站所需规格型号的发电机也很不容易。正在燃眉之急,张平化亲自写信给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赵紫阳,请求帮助。赵紫阳当即指示:支援山区、老区建设,我们有责任,广东困难再大,也要设法解决。几经周折,韶关水轮机厂专门为酃县生产了三台3000千瓦的高水头发电机组。

    1977年4月9日,一座规模较大的242米高水头电站终于在荒丘野岭上拔地而起。这天,艳阳高照,电站工地彩旗飞扬、人群浮动、呼声如雷,3台3000千瓦发电机组正式运动投产。张平化亲自为电站剪彩。看到飞泉直下的壮观景象,抑制不了内心的冲动,兴致勃勃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春泉喷射九重天,冲散乌云万万层,湍激成霄震天地,井冈星火永燎原。”

    1981年,水口电站荣获水利电力部“全国小水电优秀电站”称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