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系统年轻干部应着力提升五项能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曹跃良

    法治调研

    青年强,则国家强。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相继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将干部能力提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有力抓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轻干部要顺应时代要求,响应活动号召,结合工作实际,着力提升五项能力,为法治株洲建设和奋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一、要着力提升政治能力

    司法行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也是政法机关,承担着统筹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履行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任务职能。这就要求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夯实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明确道路方向,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保证法治株洲建设和株洲司法行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

    二、要着力提升学习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轻干部唯有不断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掌握新动向,开阔新视野,丰富新知识,积累新经验。要善于主动学,从“要我学”变“我要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将学习变成兴趣爱好,转化成履好职、干好事的源动力;要善于针对学,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贴近岗位要求,服务工作需要,弥补精神软肋、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要善于多元学,不仅要学好政治理论、专业知识,还要跨领域、跨行业地广泛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练就复合型人才;要善于坚持学,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持续提升学习能力,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中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

    三、要着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司法行政工作线多面广,例如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行政复议与应诉等工作无一不涉及人民群众,可以说,司法行政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轻干部要把群众工作能力当成职业生涯的“必修课”,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本领,真正当好群众贴心人、做好群众贴心事。要站稳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厚植“为民服务”的情怀,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深入调研,群众之所盼,群众之所需,光靠“摸脑袋”是想不出来的。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问题为导向,精准识别“急难愁盼”,才能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要注重方法,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面对面倾听诉求、心贴心热情服务、实打实解决问题,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努力成为群众信赖的“娘家人”。

    四、要着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司法行政机关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进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部门之一,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和风险挑战,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轻干部要把应急处突能力作为一项“基本功”来练好。要提升忧患意识,注重培养见微知著能力。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切实从源头上掌握避免危机、化解风险的主动权;要具备担当精神,不断提高果敢决断的能力。冷静分析、当机立断、勇于担责,才能在临机处置时做到游刃有余,对危急险情做到妥善应对;要掌握应对技巧,储备处理纷繁复杂事件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面对突发情况时能“精准拆弹”,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环环入扣,沉着应对。

    五、要着力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年轻干部正处于人生的爬坡期,往往是单位和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家庭也要兼顾,遇到的压力显而易见,心理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因此,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轻干部要注重保持心理健康,努力提升心理调适能力。要找准角色定位,实事求是地确定人生目标,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清楚地认知所处岗位、职责、任务,做到不越权、不缺位。厘清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做好角色的切换,及时调整定位;要保持平和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少一点攀比之心,多一些奉献精神。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荣辱得失,不浮躁、不焦灼,顺境谦虚谨慎、逆境坚韧不拔;要正确对待升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看淡升职,看重“升值”,化压力为动力,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不断提高自身“含金量”,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促有为;要处好人际关系,懂得求大同、存小异,赏识他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缺点,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学会主动沟通、善于倾听倾诉,化解矛盾隔阂,疏导不良情绪。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