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晓燕
通讯员/易汝青
第二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日前在江苏无锡市落幕。会上公布了“2023年钠离子电池十大创新城市”,株洲成功入选。同时,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立方新能源)也获评“2023年钠离子电池十大创新企业”。
抢跑钠离子电池新赛道
立方新能源从2016年就开始对钠离子电池的材料和电化学体系进行研究,成为国内最早进行相关研发的企业之一。2022年4月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单体电芯重量能量密度可到14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30℃低温环境下,依然可以放出88%以上的容量,同时热稳定性远超国家强制标准的安全要求,具有优异的耐过放性能。
近年来,全球已有近30家企业宣布成功研发钠离子电池,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这些钠离子电池在电源、基站、储能、电动自行车、数据中心与低能耗的工业叉车等领域,已初步实现小规模示范性应用。业内专家普遍预测,2023年钠离子电池落地应用将取得突破。
今年4月,立方新能源圆柱型钠离子电池量产出货。由于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优异等特点,可适用于基站储能、备用电源、便携式电源、二轮车/三轮车等领域。
同时,立方新能源的第二代产品已在开发中,全电池能量密度有望超过160Wh/kg,循环寿命达到4000次以上,进一步拓宽钠电池应用领域,充分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经济型、安全性、耐用性钠电池的需求。
论坛上,立方新能源等17家企业,还成为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产品测评通过单位。由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组织开展的这次权威钠电池测评证实,参评企业的钠离子电池产品,虽然平均能量密度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过充电、低温放电性能方面的测评表现,已优于锂离子电池。
龙头企业联手掘金储能板块
目前,省内现有长沙、株洲、岳阳三个钠离子电池产业基地。
株洲除了立方新能源外,还有国内专业的钠离子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制造商株洲万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涉及上游原材料生产的株洲市恒信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链上企业。
目前,我国钠离子电池进入产业化导入期,国家相关部委也已出台多个文件支持、鼓励企业开展相关技术及产品储备。
立足于自身优势,立方新能源还成立了子公司——湖南钠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推动以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储能电池量产化。
基于地缘相亲的近身优势,立方新能源与中车株洲所等产业链龙头企业联手,共闯电化学储能产业蓝海,加快钠电材料端布局,助力国内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链接
钠离子电池加速产业化
近10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资源供给紧张,锂电价格飞涨,作为锂电替代技术的钠电相关研究迎来井喷式增长,并加速实现产业化。
相较于锂电电池,钠离子电池在安全稳定性、低温性能以及成本方面更具优势。仅以资源储量这一条来看,钠的地下储量排在第六,是锂的400倍以上,资源丰富且分布在全球各地;相比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有望降低30%至40%。
在“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结构亟需持续优化,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逐渐成为主流能源,但发展上述能源,不断突破储能技术将是一个重大课题。储能,已成为钠离子电池核心应用场景之一。2021年和2022年,新型储能年复合增速为99.5%,预计未来5年,我国新型储能还将以超过5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钠离子电池有望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但安全性和成本控制要求更高的储能领域得到更多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