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防” 铺就平安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刘佩佩 罗周栗 旷紫昱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茶陵县枣市镇陶醉在果香里。7月20日凌晨4时,长沙客商刘凯驾车赶往枣市,按照之前的约定收购蜜桃、香瓜。

    时隔半年再到枣市,刘凯觉得这里的道路交通变了:路两侧银光带格外醒目,平交路口视野宽阔,还有道口桩、减速带提醒,部分路口还有语音提示……

    枣市因盛产枣子而得名,相传这里曾是古驿站,枣子被走南闯北的客商带走。如今,穿镇而过的G322公路,把这里的农产品带到大江南北。

    “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障。”今年以来,枣市镇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的方式,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固屏障。

    多方共治,路面管控全覆盖

    7月19日,枣市镇又迎来了赶集日,不少摩托车、电动车往管塘、枣园两大集市驶来。

    在身着红色马甲、带着口哨的乡镇干部引导下,车辆有序进入,个别未佩戴头盔的骑手被“喊停”劝导。这是该镇为保障交通安全启动的“吹哨行动”一个缩影。

    “乡村要振兴,交通须先行,安全保障是前提。”枣市镇党委书记谭漪说,为保障辖区交通安全,今年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该镇开展了“吹哨行动”“利剑行动”“市场整治行动”等,不仅是重要节假日,还是赶集日,乡镇骨干上路开展交通劝导活动,还时常进村入户宣传,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让这支“人防”队伍不断扩大。7月7日下午5时许,茶陵小学生迎来暑假,位于G322国道边的枣市镇中心小学门口热闹却井然有序。一支由村干部和居民代表组织成的“护学队”,早早来到校门口,做好交通引导工作。

    “今年来,只要学生上课,我们‘护学队’就来。”枣市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唐会仔说,‘护学队’交通疏导工作卓有成效,群众配合度不断提高,头盔佩戴率达90%以上。

    如今在枣市,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交通管理中。每逢赶集,周边居民自发组织交通劝导队伍,让集市热闹却不拥堵;G322国道沿途(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巡逻,开展路边交通劝导……各方点滴力量的汇聚,为枣市镇交通安全筑起坚固屏障。

    以物促教,安全意识再提升

    “儿子,你不用担心我,镇里送来了荧光马甲,我出门都会穿好的。”5月30日,枣市居委会保洁员李箐,给在外地务工的儿子打电话报平安。

    李箐口中的荧光马甲,其实就是反光马甲。该镇对G322沿线50岁及以上群众、镇村干部、保洁员等人群,每人免费发放一件荧光绿反光马甲,共计4000余件。

    “发放反光马甲等物资,给百姓一份保障,希望大家提高安全意识。”枣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肖勇说。

    除了反光马甲,枣市镇还采购了700顶头盔,部分头盔被送到镇辖区学校,供儿童和家长免费借用。另一部分则成为驾驶员们“知错就改”的奖品。6月22日,官塘村居民刘昀未佩戴头盔驾车被发现,被要求参加劝导,待观看完警示教育片后,执法人员给他免费赠送一顶头盔。

    物防是预防事故手段,也能规范安全通行。枣市镇两大市场,新增的地栏帮摊贩划定了经营界限;镇村主干道中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路段,新安装护栏和警示牌,提醒车辆慢行;32个临国道路口遮挡的树木和广告牌被清理,村民出行添了一分谨慎。

    科技赋能,交通管理更智慧

    6月初,新科技的出现引起了枣市居民的围观。在G322沿线虎形路口、侯泉路口等9个位置,新增了AI语音摄像智能提醒系统,对来往红线区域的人员、车辆,进行警示提醒。

    “请佩戴头盔,谨慎慢行”“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请快速离开”……针对不同对象,该系统不停变换语音提示,这让不少老百姓感慨安全满满。

    “向科技借力,让交通管理更智慧。”枣市镇副镇长贺佳林介绍,今年该镇投入20余万元,给当地居民安全出行再填一把“智慧锁”。

    如今,在枣市一些主干道上,新增的小物件,正发挥着大作用。

    为了保障夜间行驶安全,该镇在G322国道两旁,全部贴上反光条,确保整齐划一,对行车边界起到提示作用。

    为了提醒村民路口慢行,该镇在临国道的32个平交路口,安装减速带和道口桩,让车辆通行自动减速,居民出行更谨慎。

    自茶陵县交通违法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枣市镇不断加大投入,让更多的科技手段助力交通管理。在G322沿线,侯泉路口、溪廉下路口施工项目,正在安装“哨兵系统”,每当车辆行人过往,LED显示屏会提醒道路情况;入镇口、市场、集镇、学校附近,也马上要安装雷达测速仪,提示进出人员、车辆路面通行情况,保障路口安全有序通行。科技的力量正成为枣市镇交通整治的重要抓手,助力实现公路由“通”到“畅”,由“畅”到“安”的转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