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株的“县域答卷”(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陈湘鄂 冯璐 实习生/黄芷珊

    治水兴株,是各级政府的工作命题,也是政治考题。

    消除水污染、改善水环境,需要抓住河长制这个治水的“牛鼻子”,以“一盘棋”行动推进河长制见成效,让老百姓享受到水清景美的生态福利,各县市区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7月上旬,全市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工作会议召开。全市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洣水炎陵县水口段、渌水醴陵市莲石段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炎陵县、渌口区,芦淞区分别被评为A类、B类“市级优秀”,炎陵县河长制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表扬激励。

    翻开2022年我市县域河长制工作考卷,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条干货举措、一个个数据成绩,背后是各县区的创新和实干。

    天元区: “全”民治水 一乡一景

    炎炎夏日,学生们迎来了假期。这个时候也是溺水事故易发、多发期。连日来,天元区河长办联合区水利局、河湖管理中心和乡镇街道开展防溺水宣传系列活动。

    天元区辖区内有湘江干流48公里,大小支流60条、水库25座、山坪塘5200余口,河流分布较广,河湖管理保护任务重。

    “为了让河湖保护长治久清,我们区探索官民共治的新模式,覆盖责任监管的真空地带。”天元区水利局局长、区河长办常务副主任言方说。

    2022年,天元区委书记、区长带头巡河,全区各级河长巡河4386次,协调解决河湖突出问题123起,通过多层次跨区域协调,成功完成群丰河道内沉船处置,省、市交办及群众反映涉水问题整改销号率达100%。

    在源头治理方面,该区投入2.16亿元,推进22个排口整改,完成韶溪港、凿石港等片区280千米管网清淤,完成568处管网错混接及管网缺陷修复;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疏通管网147.65千米,实现晴天零排水,雨天不排污。其中,雷打石老街综合治理工程投入了1000万元,新马老街雨污分流工程投入了300万元,可彻底治理雨污混排顽疾。

    在岸线管理方面,该区攻坚克难,拆除四桥底违建房屋和游乐场,2处历史遗留碍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获省河长办典型推介;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强力整治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查处非法捕捞问题114起,对非法垂钓、游泳等形成强大震摄;清理整治“四乱”问题20起,建成标准堤段2070米,河道面貌焕然一新。该区紧盯水旱灾害薄弱环节,立行立改南塘港管涌问题,争取1.12亿元,修复加固险工险段5处,整修山塘、渠道75处,完成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座,守牢安全防线,同时加快杨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启动三门、雷打石管网瓶颈改造,延伸农村饮水管网558.5千米,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坚持开门护水,该区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发动“民间河长”力量监督管护,开展“世界水日”“最美河湖”评选等50余次宣传活动,发动10000余人参与其中,推动了全民护河热潮;高标准创建河小青行动中心,培育青少年护河力量,获评省级“优秀单位”。

    官民共治,“一乡一亮点”涌现,该区打造铁篱、先锋和桃莲港等小微水体景观,建成9处样板河渠;盘活白鹭谷历史景观,打造株木“水美经济”;依托万丰湖自然资源优势,创建宜居宜游市级湿地生态公园,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全省唯一。

    芦淞区: “智”水有方 提质增效

    7月12日,芦淞区智慧河湖指挥中心,透过一面大屏幕上,23公里外大京水库的水情、岸情尽收眼底。当工作人员点击手里的鼠标,屏幕上又弹出湘江芦淞段的巡河场景,其中的画面和数据,是由前线的无人机传送过来。

    芦淞区重点打造和升级全覆盖可视化智慧河湖管理云平台,利用无人机、AI算法等新设备新技术,对辖区河湖进行立体监管,江河湖库生态环境大幅提升。

    “我们将辖区所有河段及水库数据划分为64个网格单元,绘制成河湖管理全景图。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就可实时查看全区所有水域信息。”芦淞区水利局局长、区河长办常务副主任黄永立介绍。

    通过人防+技防手段,该区2022年推动各级河长巡河3600人次,协调解决问题1200余个;完成整治乱堆、乱占、乱种问题10处,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2000余吨;投入资金182万元,督促指导35家较大畜禽养殖场完成粪污资源化设施改造,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5.9%;联合环保部门查处水污染案件2件,联合区检察院立案办理案件1件。

    该区坚持综合治理,巩固流域生态,完成老虎堤、虎形堤、华兴堤等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枫溪港京广线—铁东路段治理工程,为实现曲建城市防洪闭合圈全面达标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治理和管护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老枫溪港、翠塘等5处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完成管网普查681.42公里,新建、改造管网18.7公里;完成王塔冲、建宁新村、来园村等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及枫溪大道、庆云山庄等合流制管网改造;推进农村无害化户用卫生厕所改(新)建,卫生厕所普及率99.7%。建成4个分散式生活污水规范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结合乡村振兴、水系连通等项目,该区将幸福河湖向小微水体延伸,打造了关口山河、白关铺河、蚕梅河等一批有地方特色、小而精的亮点幸福河湖,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以枫溪港省级美丽河湖为依托,该区打造首个“动力党建 幸福河湖”河长制主题公园,打造群众满意、效果突出的河湖长制宣传阵地,建设“一驿站、一中心、一示范”(河长驿站、河小青行动中心、河小青示范学校)。居民可以通过“一驿站、一中心、一示范”河湖问题举报受理中心,对发现的河湖“四乱”问题进行举报投诉。

    石峰区: “精”品管护 有实有效

    7月7日,石峰区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石峰区河长办了解到,去年该区各级河长巡河达5402人次,交办解决问题119个,2022年市区两级交办的27个问题已全部办结,今年以来25个上级交办和本级排查问题目前已办结20个。

    石峰区管理的江河湖有“一江三港十三水库”,山平塘1579余口,如今已实现水域的长管长治。

    “以问题为导向,我们全面深入排查,切实抓紧整改,确保问题不折不扣销号。”石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区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张志峰表示。

    去年以来,该区先后完成荷叶塘干渠泵站污水直排龙母河、亿都澜庭生活污水直排秧田湾、云龙大道轩农府生活污水溢流、北斗大厦周边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整改,金盆岭生活污水溢流排入白石港、红港中路田心干渠整治出现反弹等问题正在努力整改推进中。该区抓重点区域整治,加快湘江石峰段、白石港龙母河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9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验收任务;持续推进清水塘区域治理,全面实施重金属土壤修复,启动原株冶、株化厂区内污染场地治理,基本完成30万吨遗留残渣废液处置,建设霞湾等4条生态景观带;霞湾港、白石港全流域长期稳定国家Ⅱ类水质。

    同时,该区抓重点流域治理,整合环保、农业农村、公安、城管、属地镇街力量,对2022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问题,开展打击湘江一级水源保护地违法行为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对非法垂钓游泳、破坏护栏等问题进行联合巡查执法,成效明显。市二、三水厂水源地水质符合标准要求,地表饮用水源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在此基础上,石峰区探索“三网”“三精”治水新思路,水质持续向好,湘江石峰段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区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网格化管理模式再加上全覆盖可视化智慧河湖监控系统,让河长制工作有名有实,有力有效。

    该区以河长制创新年为契机,做实“河长制+产业”的融合文章,加快清水塘片区水环境和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推动园区企业减污降排和生产工艺全面升级换代,“河长制+乡村振兴”借水兴旺的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荷塘区: “高”标夯基 落地有声

    7月19日清晨,荷塘区红港路边的天鹅湖绿植层叠,湖面如镜。在树下打太极,在木制景观走廊散步,在湖边赏景,公园里游人自得其乐。2022年,株洲市天鹅湖整改入选全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十大典型”案例。

    荷塘区境内水体主要由白石港、建宁港和东湖、天鹅湖以及16座小型水库组成。该区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按照“一县一示范”的要求,把天鹅湖打造为区级样板,并引导7个乡镇(街道)打造“一乡一亮点”,辖区水域持续向好,水清、岸绿、景美。

    为提升河湖治理水平,该区印发《荷塘区河长制工作督察制度》等六项制度,制定“清四乱”专项行动方案,形成河道保洁工作长效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区河长办今年召开6次河长制工作调度会、成员单位会议,联合主要成员单位对全区重大水环境治理项目进行日常调度;推进“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协作机制落地见效,今年3月、5月区总河长联合区检察长、警长到茶园水库、建宁港开展巡河工作。

    “河长不光要眼里有河,更得要心里有河;不光要深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更要迅速圆满解决问题。”荷塘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区河长办主任刘定光表示,按照省、市河长办要求,荷塘区大力推行基层河长制标准化建设,提升河长办规格,提高河长履职水平。

    河长干什么?怎么干?该区推进河长制工作标准化建设,配齐“一办三长两员”,明确阵地建设“六有”,积极创建“株洲市河长制工作标准化建设单位”。目前全区7个乡镇(街道)有5个完成创建,正在积极筹备宋家桥街道、茨菇塘街道的创建工作。与此同时,组织3次河长制工作重点环节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各级河长严格按照“四字诀”“三步法”“两同时”的要求落实巡河工作,2022年以来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282次,下发区级交办函41个,交办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