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喜张 通讯员/余峰) 近日,《株洲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我市将以产业低碳发展和能源绿色转型为重点推进碳达峰行动,并明确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低碳幸福株洲。

    多个领域部署减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株洲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市绿色低碳转型要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2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左右,新能源装机容量规模达到185万千瓦,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3.87%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3446万立方米。

    “十五五”期间,绿色低碳转型要取得显著成果。到2030年,全市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并进一步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5%左右,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规模力争达到300万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持续稳定在56.12%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4018万立方米。

    立足株洲市情,在确保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我市将重点从能源、工业、交通、建筑、节能、全民行动等多个领域提出减碳措施,并辅以增汇、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试点示范重要支撑,协同发力,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排出株洲行动时间表

    电力的稳定供应,才能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坚强支撑。

    今年夏天,株洲最大用电负荷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度夏期间较去年最大负荷增长有可能达到15%。虽然我市电力实现了从“硬缺口”到“紧平衡”,但电力保供应任务仍十分艰巨。

    接下来如何干?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是关键。《方案》排出了具体“时间表”,我市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争取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规模力争突破185万千瓦,天然气气化人口比例超过80%,全市成品油消费平均增速控制在3%左右。

    同时,还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株洲西50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提高株洲电网供电能力,500千伏电网基本形成“立体双环网”结构。加快炎陵县罗萍江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攸县广寒坪18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建设进度,大幅提升电网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布局智轨交通二期建设

    近年来,我市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基本形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城际铁路为延伸,智轨电车为特色”的绿色出行体系。

    根据《方案》,我市将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公务用车、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环卫、渣土车等作业车辆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到2025年,新增公交车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占比10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超过52%。

    同时,加快绿色低碳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智轨交通二期工程建设,加强智轨的复制性及推广性。支持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物流园区、公交场站等区域充电桩、充电站建设,增加交通体系绿色能源供给和使用,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

    到2025年,实现我市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普及率达到100%,1000吨级及以上泊位岸电设施配备率达到100%,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分别达到6%和6.2%。

    开展十大重点工程

    根据低碳发展总体目标,我市还将以试点示范项目为载体,扎实推动全市减碳降碳工作,在各相关领域开展十大重点工程,加快形成可落地、可实施、可复制的典型减碳项目类型。

    这十大重点工程具体是指:新能源发电工程、智能电网建设工程、“气化株洲”工程、快速网建设工程、新能源汽车普及工程、生态碳汇固碳工程、“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氢能研发应用工程、低碳旅游示范工程和碳普惠推广应用工程。

    其中,快速网建设工程将构建长株潭都市区高铁线网。加快岳长衡高铁(城际)复合通道和醴娄高铁(城际)复合通道项目建设,力争将长沙至福州高铁,将长沙至九江高铁引入长株潭,推进株醴城际铁路建设,南延蒙华铁路(新建浏醴、炎韶铁路,电气化改造醴茶铁路),打造长株潭“米”字形高铁枢纽,构建轨道上的长株潭城市群。

    新能源汽车普及工程,将推进居民区、公路沿线、公共停车场、单位内部、旅游景区、农村充电桩建设,形成小于1公里的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实现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充电站间隔少于50公里。

    生态碳汇固碳工程,将构建以罗霄山脉、湘江水系、主要交通干道、绿心地区生态廊道为骨架的廊道网络体系,到2025年,建设生态廊道17条、小微湿地18处、国家森林步道96公里、绿心地区绿道20公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