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成姣兰
从5月份的“拍黄瓜”事件到当下的“人民币花束”事件,因为同一对父子,株洲再次受到全国媒体的关注。不少媒体为株洲优化营商环境实施“首违不罚”的柔性执法点赞。当事父子则因不罚将株洲相关部门投诉至省信访局。不罚的背后,是一条比罚更难的道路。
从事件本身而言,商家包扎“人民币花束”,反复折叠既有损人民币形象,也对人民币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影响了其使用寿命,已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
违法不罚,是否包庇违法商家?对此,市相关部门给出几点解释。
首先,“首违免罚”并非株洲独创。2021年7月15日施行的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中就有明确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以该法律为蓝本,去年,株洲从优化营商环境,改进执法理念,激发市场活力出发,出台轻微违法行为不罚或从轻处罚相关规定,有法可依。
其次,“首违免罚”也并非针对这两个案件的特殊处理方式。根据市司法部门不完全统计,方案实施以来,全市已办理“首违免罚”案例几百起。其中办理最多的为税务类轻微违法案例,至今已办理494起。
“首违免罚”,比一罚了之更需智慧和勇气。“开一张罚单,比首违免罚容易得多。”一执法人员表示。以这次案例为例,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将案件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对于银行而言,有法可依,也少了被举报不作为的烦恼,简单易行。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逆向而行,一面应对舆情,一面组织各大银行启动全市范围内花店和蛋糕店的普法教育,一户一户走,一户一户签订学法确认书,借典型案例的舆论“东风”,让普法出实效。这一操作,不仅规范、保护了市场主体,更符合立法的初衷。
市优营中心副主任曾成表示,欢迎社会力量的监督,也肯定“职业打假”在某种意义上规范了市场行为,但坚决拒绝为牟利性“职业打假”提供生存土壤。株洲在部分领域推行“首违免罚”,也倒逼着执法人员从以罚代管到服务前置的执法理念转变。一个案件一个案件做,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来,株洲各行业将不断得到规范,营商环境也势必会清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