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三伏天”已入头伏,今年的“三伏”将持续40天。“三伏天”是夏季天地阳气最盛之时,俗话说:“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可见“三伏天”十分关键,最易生病,也最养人,“养对了”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养不对”可能会落下病根,那么“三伏天”应该如何正确养生呢?做对这些事,保你防暑又养生。
●身体祛湿
对付湿气,可以按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藿香、佩兰等祛湿中药泡脚,可祛湿。还可以适当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薏米煮粥;荷叶、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
注意:绿豆性寒,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6个禁忌千万别犯
①忌不开窗通风
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20分钟左右。
②忌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对着颈椎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吹空调搭个披肩。
③忌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猛食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尽量不吃冷饮,越热越要喝温水;如果一定要吃冷饮,最好选在饭后1小时;吃冷饮后,生姜是最好的补救食材,可以喝一杯姜茶。
④忌中午不休息
睡个午觉,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建议:午睡以30分钟左右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
⑤忌营养不均衡
三伏天热,出汗多、消耗大,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这不利于健康,要多摄取各方面营养。
建议:多吃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来点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瘦肉、鱼、豆奶、鸡蛋等蛋白质一定有,谷物也不可少,谷类可补充出汗丢失的B族维生素。
⑥忌运动后直接冲冷水澡
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运动完后,最好先休息30分钟,待身上热量散发后再洗澡。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候
三伏天“热养”有温补阳气、温通经络、驱除寒邪的作用。患有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虚寒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寒性关节痛等疾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贴敷、艾灸等,预防疾病在冬天发作。
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顺着季节规律,用“热养法”以热制热,健康消暑。
①多喝热茶
喝热茶或热水能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但不要太热烫嘴的。
②吃点热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但有牙痛、上火、发烧等症状,或者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
③洗热水澡
热水洗澡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帮助身体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
④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 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 增强新陈代谢。泡脚时适宜水温为42℃~45℃,以温暖舒适为宜。
⑤做做艾灸
中医认为,“三伏天”施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施灸时适量出汗,体内的暑湿也随之排出。灸完后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身体会感到无比清爽。
⑥适当出汗
夏天要“以汗制汗”,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运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可以选择慢跑、太极、健走、游泳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但要避免大汗淋漓伤气血。
●这样过伏天更舒服
①喝一碗绿豆汤
绿豆汤是解暑名品,水开后加绿豆,煮8分钟左右即可倒出清汤饮用;如果想连豆带汤喝,可以把绿豆泡1小时后,再大火加热半小时。
②解暑吃点苦
苦瓜、苦菊等苦味菜,既可清炒又可凉拌,烹调时加些辣椒、蒜,可以防止寒凉过度。
③穿宽松衣服
推荐宽松、吸湿性好的棉、麻、丝等透气性强的纤维材料。
④适当游泳
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不易中暑。游泳期间要注意多次少量补水,不要野泳。
⑤心静自然凉
静坐、浇花、读书、听音乐等都有助缓解烦躁心情。
文章来源于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