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章
【破解“保健品骗局”,离不开家庭、社会、监管部门的多方合力。】
近日,市民刘先生向网络问政平台投诉,他母亲被人拉进一处写字楼里“听课”,在对方一顿吹嘘忽悠后,花了4万元购买保健品,但疗效微乎其微,想要退款遭到推诿。
“保健品骗局”屡屡得手,不是作伪的手段高明,而是击中了老年人的“软肋”。一方面,不少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对身体健康有更强烈的诉求,试图通过保健品来进行“自我救赎”。另外,空巢老年渴望亲情陪伴,这些保健品公司工作人员大打感情牌,让老人习惯甚至依赖这类聚会式健康讲座,一步步落入骗子们精心设下的圈套。
破解“保健品骗局”,离不开家庭、社会、监管部门的多方合力。
首先,家庭应对老年人多点关心,让老年人的精神家园更加丰富、更有生机。试想,有了家属的贴心关怀,老人还有必要自己偷偷去购买保健品吗?
其次,社区也可多些暖心举措。如不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一些健康养生知识和防骗知识讲座。遇到“保健品骗局”,多关注留意一下,及时劝阻老人。
再者,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履行职责。这些骗子的伎俩多为夸大疗效,赚取利益,其产品对老年人生命健康不会造成影响,执法人员往往只是现场调解或是追回款项,除非金额巨大。其实,大多数保健品推销点都会租用场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发现此类申报项目时一定要严格监管、细加审核,而不是任由老人们步步入坑。
他山之石可攻玉。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打击保健品欺诈和非法会销活动中,在全市范围内组建了一支被称为“银龄志愿者”的队伍,帮助监管部门搜集线索并卧底取证。
总而言之,老龄社会已至,如何刹住“保健品骗局”,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安全、更有品质,监管上还得多想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