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那些永难忘怀的记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县委大院一景

    茶陵县委大院于我,就像远嫁的女儿梦里时常思念的故乡。那些点点滴滴,恍如昨日,回味起来,满满的甜蜜和幸福。

    记忆中的大院干净整齐,春意盎然,绿树成荫,成熟的果实发出诱人的香味;幽静的小道四通八达,简陋的办公楼里,是恭谦有礼的工作人员。高大的黄色牌坊上,“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的大字铿锵有力,红色草书“茶陵县革命委员会”则彰显出政府行政机关的庄严。

    遥想几十年前,这条直通大院的柏油路那么长,路口露天古井的水清澈见底,路边稀疏的水柳和苦楝尽显沧桑;马路下面,有高低不平的水田。进入大院有个斜坡,坡顶矗立着两层楼高的石拱门,拱门上方是黄色牌坊,下面则是暗红色油漆的大木门。这亘古不变的场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红色印记

    县委大院的红色印记无处不在。

    跨进“红门”,天明地净,豁然开朗。一幢幢有着年代感的“红房子”,掩映在绿色的“丛林”中。统一的砖瓦构造,红墙黑瓦,中式风格,木制门窗、扶手楼梯和地板,门窗是清一色的杏黄。往前80米处,是三幢两层木制楼房,中间一幢带双翼,门厅上三角形屋檐下闪耀着五颗红星;左右各有一幢小楼,正中央曾有一座约五米高、4米宽的石碑,四面是标语和题字,周围还有浮雕;只可惜那时识字少,竟然对“草书”的字和图案无甚印象。

    县委大院最“著名”的景点当属常委楼。这幢楼在进大院约500米处,走过一段安静的竹林,在古樟掩映,绿荫茂盛处,有一幢两层楼的红房子。它不光有前苏式建筑式样,同时,也因毛主席1965年住宿此地而“闻名”,参观者络绎不绝。该房古朴端庄,红色系的砖和门窗,间或穿插白色的线条,配以青黑色的瓦片,给人以沉稳的暖色调。两侧的房屋布局纳入时尚元素,整个房间一面墙体呈半圆形。大楼门前是毛主席语录,“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前坪有两块大幅宣传标语墙,一边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边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每每走过这里,不由得肃然起敬,激动和自豪在心底翻涌。

    ★园林风光

    县委大院的园林风光让人陶醉。

    县委大院素有“美丽园林”之称。紧靠门卫的两株老桂树,树干粗壮,树冠如巨伞,枝繁叶茂,像两个守护的将军。金秋时节,一株开出淡黄色花,另一株则开橘黄色花;香气四溢,引得蜂蝶萦绕,一批又一批的观赏者流连忘返。几十年前,工作人员坚持园林绿化管理理念,把办公区和住宿区隔开,以环院马路为主线,在房屋、道路、办公大楼间科学布局公共设施、园林景观。主干道是黑色柏油路,约两车宽,仅通向办公楼;小道0.6米宽,蜿蜒向绿色深处。

    放眼四周,古朴的砖木房、砖砌的小径、苍翠的老树、大片的果林,错落有致地排列。道路两旁,修剪齐整的茶叶树苍翠欲滴,清香缕缕袭来。初春乍到,新叶纷纷吐蕊,工作人员采摘春茶,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出纯天然的“清明茶”。在茶叶树筑成的篱笆内,是成片的果树,柑橘、桃梨、葡萄、板栗……

    ★那时生活

    县委大院的生活是快乐有趣的。

    工作在县委大院,自带严谨的作风。但凡有孩子的地方依然生动活泼,那些糗事趣事,亦是难忘。一个小伙伴曾指着拱门牌坊上的字,读成“茶陵县草(革)命委员会”,被叔叔伯伯们要“抓住关起来”,“仓皇出逃”当笑料。我们也冒险当过“小飞贼”——夏天的中午,溜到葡萄架下摘葡萄,躲进茶叶树下捡茶籽;金秋十月,摘了最甜的柑橘炫耀;大院后面的板栗园,也让我们惦记着。高高的板栗树上,一只只干黄的毛球裂开了嘴,褐色浑圆的栗子,不时从空中划着优美的弧线落下,小伙伴追逐着,此起彼伏的叫声回荡在栗林中。

    县委大院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那严谨的作风,那红色的记忆,那温暖的色彩,都是我原生家庭的礼教,耳濡目染其中,养成性情内敛、从容沉稳的品格。

    几十年过去,还是繁华的交通街,现代化气息的马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一派欣欣向荣。县委大院从容变幻,假山鱼池,亭台楼榭,尽显江南园林之韵;竹林翻涌,花草茂盛,烘托古朴淡雅之气,是湘东最美大院,也是我心中永远的大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