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株的“县域答卷”(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陈湘鄂 冯璐 实习生/黄芷珊

    治水兴株,是各级政府的工作命题,也是政治考题。

    消除水污染、改善水环境,需要抓住河长制这个治水的“牛鼻子”,以“一盘棋”行动推进河长制见成效,让老百姓享受到水清景美的生态福利,各县市区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7月7日,全市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工作会议召开。全市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洣水炎陵县水口段、渌水醴陵市莲石段评了湖南省“美丽河湖”,炎陵县、渌口区,芦淞区分别被评为A类、B类“市级优秀”,炎陵县河长制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表扬激励。

    当翻开2022年我市县域河长制工作考卷时,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条干货举措、一个个数据成绩,背后是各县区的创新和实干。

    炎陵县 双河长巡河近4.5万人次

    炎陵县属湘江流域、洣水源头,境内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3条、总长799.75千米,小型水库40座,山平塘3065口。2022年,该县265名县乡村三级河长累计巡河7224人次,162名民间河长累计巡河3.75万人次。

    该县河长办实行“一季一督查一考核一通报”,下发县级河长巡河交办单12个,河长制工作交办函7个,暗访督查、季度考核通报6次,倒逼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河长、警长、检察长联动,侦破非法采砂案件5起,刑事拘留14人,移送起诉11人,涉案价值300.24万元,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案11件。河道采砂管理、污水管道设施、垃圾乱倒、污水直排、“碍洪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等26个上级交办问题完成整改销号。11处“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233处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及问题整治全面完成。

    以项目为抓手,该县累计投入8000万元,完成10座拆除退出类、149座整改类小水电清理整改任务;投资83亿元的抽水蓄能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目前已完成投资7亿元;投资1.5亿元的河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202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投入1100余万元,开展河堤工程治理、河道清淤疏浚、水生态增殖放流,在沔水神农谷段、洣水炎陵水口镇水西段打造了18.6公里的高标准样板河。

    2022年以来,炎陵县水资源总量(不包括入境水量)19.15亿立方米,比2020年增加13.85%;地表水体水质优于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该县入选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小水电站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经验做法获水利部推介。

    该县积极探索水旅融合,深度挖掘沔水流域的文化旅游资源。沔水沿线已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主体120多家,带动20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茶陵县 地表水省控监测 为Ⅱ类水质

    洣水发源于炎陵县,经茶陵县、攸县、衡东县,然后汇入湘江,其中在茶陵县长121.87公里,流域面积达2496平方公里。

    去年以来,茶陵县通过河长、河长办联动检察、公安及相关河委会部门常态开展联合执法,同时强化区域协调,与炎陵、攸县开展洣水联防、联控、联治,洣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水。

    茶陵有79条河流、239座水库。该县县、乡、村三级河长273名、检察长11名、警长179名,民间河长205名、“河小青”志愿者58名,共同管护。各级河长开展巡河3919人次,发现涉水涉河问题40余项,问题100%整改到位。

    该县实行河道常态化保洁,开展水库专业化管护,委托第三方进行社会化服务,聘请专业队伍进行拦截打捞。同时,强化源头治理,持续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和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已建成19处,有效强化了水源地保护。

    精准发力,茶陵县开展清河净滩、河道保洁专项统一行动10次,上级交办“四乱”问题41起,已全部整改销号;依靠“图斑快递”程序运用,加快“图斑”核查及问题整改方案;巩固退捕禁捕成果,在禁捕区域执法巡查25余次,查处非法捕鱼案件3起。

    为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该县实施水质动态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地表水省控监测为Ⅱ类水质;打造样板河,投入资金1.01亿元,新建洣水茶陵县洣瑶保护圈(堤防工程)、官溪村岸坡治理工程、茶水白鹤洲至田湖村治理工程;以“河长制标准化建设”为总揽,全面提升河湖管护水平,在创新上破解管护难题,在激发活力上凸显成效,不断推动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攸县 核查河湖问题 疑似图斑306个

    三级河长全年巡河2.3万余人次,解决河湖实际问题7000余个;办理非法捕捞案件10起,非法采砂采矿案件8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件,检察建议书7个……数据显示的是,攸县河长、检察长和警长联动管护的效能。

    攸县,102条河流纵横交错。围绕河湖治理,该县全年核查核实水利部卫星遥感河湖问题疑似图斑306个,落实水利部、省级、市级、县级交办问题整改销号165个;清除较大碍洪问题1个、河湖“四乱”问题20个,制止违法采砂行为45起,立案查处8起。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和修复,该县实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处理非法捕捞案件14起,生态补偿放流22万尾,增殖放流412万尾,同时积极推进“一县一示范”“一乡一亮点”建设,深入开展浊江网岭镇灯笼桥村段、良江桥河丫江桥镇仙石村段、南田垅河石羊塘镇谭家垅村段水系生态治理,新市镇丁家垅村“水美湘村”项目落地落实。

    在推进水资源利用方面,该县加快城镇节水改造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通过长江委验收评估;坚持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投资119.75亿元的广寒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

    在推进水安全保障方面,该县把防汛抗旱与河长制工作相结合,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3座、安全鉴定8座,小型水闸保护范围划界44座、中型水闸安全鉴定11座。

    该县突出督考促动,把河长制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按季对乡镇(街道)督查考核,奖优罚劣,持续深化“六进”宣传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巡河、护河、治河。

    醴陵市 投入26亿元 打造一江两岸

    悠悠渌水从罗霄山脉北麓的江西省杨岐山流出,一路奔西,经萍乡、醴陵、渌口,入湘江。2022年,渌江醴陵段出境水质保持Ⅱ类标准。

    醴陵市积极探索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新路径,与渌口、湘东、上栗等地区开展联合巡河,其中同萍乡市湘东区签订了《关于渌水流域河长制工作合作协议》,共同解决跨省界流域难题。

    醴陵市有58条主要河流、207座水库,各条河流沿线及各水库所在的村(社区),均配备了村级河长、河道协管员、保洁员和巡查员,负责对河道进行清理保洁,每周在河道里巡查数次,防止村民下河电鱼、毒鱼等。

    2022年,该市各级河长共巡河约1.7万余次,发现问题近4000个,全部整改到位。其中,全年发现整改河湖“四乱”主要问题60件,整改率100%,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排查整治问题145余处,清运河道垃圾6100余吨,开展净滩活动40余次,有效推动了河湖“四乱”问题整治工作。

    “瓷城古韵·一江两岸”项目是株洲和醴陵重点项目,该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6.38亿元。醴陵市深入开展渌江河道保洁、非法排污专项治理、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停、黑臭水体应急治理行动,全力推动城区生活污水截污、上游集镇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放流鱼苗300余万尾。

    该市先后完成16个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与整治,城乡安全饮水达标率达100%;全面完成城区353.3公里排水管网检测;深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工作,农业、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幅达1.6%、1.8%;全面推进改厕工作,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1%,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50.3%;扎实开展“清河净滩”专项行动,日常开展保洁工作600余次,清理水域及岸线垃圾1750余吨。

    渌口区 河长制+促产振兴乡村

    “长江十年禁渔令”下达后,渌水全面实行禁捕,渌口区严格落实相关要求,连续三年获得“禁捕退捕工作先进县”,去年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非法垂钓整治行动,劝离垂钓人员400余人次,查处非法捕捞水产品案9起。

    该区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工作推进会等10余次,常态研究调度河长制工作;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巡河,带动三级河长巡河3016次,解决问题790余个。

    该区坚持管理与养护相结合、治理与发展相统一,清理水域及岸线垃圾145.8吨,投资7亿元,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已完成90%工程量,整改雨污错接混接421处;基本建成王家洲污水处理厂。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十大水利项目”,通过向上争取、财政奖补、群众投劳等方式,完成水利工程建设1310处,防汛防旱能力不断提升。

    为确保工作更高效、成果更明显,该区不断创新河长制履职形式、工作方法,一方面定期开展督查暗访工作,建立“4+1”督查考核机制,每季度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排名靠后、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和部门进行约谈;另一方面整合区内数字平台、监控系统,打造“智慧河湖”“智慧渔政”监管模式,及时打击违法行为、处置突出问题。

    该区把河长制工作与特色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扩大松西子玉米、南洲忆山塘鱼等种养规模,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生态饲料,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加快建设水仙湖(经世文创)、朱亭五号山谷民宿、挽舟爱情岛等文旅项目,同步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实现经济增效、生态提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