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 受访单位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黎世伟 通讯员/谭翠萍

    仲夏时节,烈日当空,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黄桃种植基地,村民们头戴草帽,进行采摘前的管护,确保品质优良。如今,炎陵黄桃早已走出大山,销往大江南北,甚至远销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成为当地特色富民产业。

    农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科技创新。然而,科技兴农怎么兴?农业创新如何创?

    近年来,炎陵县积极完善帮扶举措,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水平,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如今的炎陵大地,乡村振兴号角业已吹响,借助科技力量,农业生产焕发新生机。

    科技引领,让产业“强筋壮骨”

    近日,记者来到炎陵县神农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霞阳镇石子坝茶叶种植基地,满目青翠,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茶园里,茶农正抢抓农时给茶树追肥、培土,让茶树充分吸收营养,为产出高品质茶叶打下基础。

    “这不是普通的茶叶,是新引种的‘黄金8号’优品,每斤卖到数千元,属于茶叶中的‘极品’。”该公司董事长龙辉平用手轻抚着茶叶说,就像抚摸自家的孩子。

    该公司茶叶品质大提升,得益于科技创新。

    起初,该公司种植的茶叶很一般,后通过引进台湾先进种植加工技术,经过消化吸收,茶叶品质大幅提升,其“万阳红”品牌获省著名商标,公司成为我市茶行业龙头企业。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近年来,炎陵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该县历来重视农业科技的普及。1981年11月,该县为农民量身定做内部小报《酃县农技报》,及时刊发相关政策、农技知识等,指导农业生产。其设置的《三叶草》《你问我答》等栏目,针对农民生产中碰到的问题,公开释疑解答。围绕主导产业,该报适时推出一些特刊,如在黄桃种植期间,推出栽培技术为主的特刊;在黄桃上市期间,推出保鲜、销售技术特刊,为当地农村科技普及打下良好基础。

    2020年2月19日,正值疫情防控期间,《炎陵县农技报》推出微信电子版,让居家的农民朋友及时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2021年,在院县共建、院市共建的基础上,以省“三区”人才、上海市农科院林果所研究员叶正文为首的《炎陵黄桃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成功入选省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团队专项计划,是当年立项的6个创新团队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过去,青石冈国有林场发展珍稀苗木种植,由于技术不到位,苗木大多靠购买。近年来,该林场累计投资130余万元,引进新技术,在省“三区”人才、省林科院研究员童方平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在水口山分场等地,培育出红豆、红榉、楠木等15种珍稀苗木,面积120亩。“如今,林场不仅实现珍稀苗木自种自繁,还每年销售40万株。” 炎陵县青林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辉说。

    针对高山水果、茶叶、药材、楠竹等产业,因农户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和劳力强弱等差异,农产品出现良莠不齐现象,该县组织科技攻关,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有力地提升了产品质量。

    科技人员,成兴农中坚力量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在如今的炎陵乡村田野,除了农民的忙碌身影外,还有一群特别的“忙碌者”——农业科技特派员。

    组建炎陵县科技专家服务团,该县主动对接上海农科院、上海理工大学、湖南农大、湖南省农科院等10余家省内外科研院所或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让这些专家成为产业发展的坚强“科技后盾”。组织选派69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12名省“三区”人才,深入企业、园区、乡村开展科技服务。

    去年4月中旬,省科技特派员、湖南农大教授傅冬和专程来到炎陵县神农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红茶生产线上,他详细了解制茶师对茶青分级、萎凋、摇青等环节情况,讲解加工原理,就如何做到“看茶做茶”,保持“花蜜香、甘鲜味”湖南红茶的典型风味,进行现场指导,提升了茶叶品质。

    以省科技特派员、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茶科所研究员包小村为首的炎陵茶叶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指导研发生产的“洣溪茗峰神农白茶”“洣溪茗峰炎陵红茶”获第六届亚太茶茗大赛特别金奖,“龟龙窝牌炎陵红茶”“龟龙窝牌高山乌龙”双双荣获第八届亚太茶茗大赛特别金奖,为全省获此殊荣的唯一茶园;国家级星创天地神农白茶星创天地邓兴光被评为“湖南红茶十大制茶工匠”;以省“三区人才”、中南林科大教授李安平团队指导研发的娜妹子黄桃浓缩汁获第五届中国果品产业博览会产品金奖……

    在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如何提升农民生产技术?

    该县采取短训、长训相结合的形式,对农村带头人开展科技培训,短训即组织专家、农技人员,带着课件,实地举办一两天“田头培训班”;长训即重点抓好“领军人才培训”,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科技基础的村民重点培训,让他们成为懂技术、会管理、能销售的新型农民,让村民们学有榜样。

    去年,该县完成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近2万人次,示范推广应用实用新技术新品种20余个,建立科技专家服务团示范点(基地)11个。仅黄桃产业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及电商等培训100余期,培训近万人次,印发《黄桃优质栽培技术歌》6000余份。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遇到难题,随时通过发送图片、视频等形式,线上向农技人员请教。如实在不行,还可打电话或网上预约,农技人员随叫随到,实地解决,被称为“农技110”。

    黄桃产业是该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试种试产到近年的高光时期,规模扩容给黄桃优质栽培、果品加工与储藏、产品分拣标准等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该县积极对接上海市农科院,开展院县共建,终于攻克了绿色防控、精深加工、自动分拣等技术瓶颈,助推黄桃产业发展壮大。

    其间,省“三区”人才、上海市农科院林木果树研究所叶正文每年来炎陵,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施教。他的足迹遍布炎陵各乡镇,培训了一茬一茬的农技人员。如今,黄桃种植面积9.6万亩,涉及1.1万户3.6万人,参与产业链人数近5万人,全产业链综合产值30亿元。一棵黄桃致富一方百姓,一支团队成就一项产业,他们书写了“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的科技梦想。

    “百炼成钢”,使农民变能人

    近日,烈日炎炎。炎陵县水口镇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土豆种植基地,公司负责人郭晓利带领员工们采挖土豆,笑容写在脸上。今年,公司300多亩春土豆喜获丰收,亩产达2000多公斤。

    近年来,郭晓利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湖南农业大学马铃薯研究团队指导下,结合水西村的生态环境,钻研土豆优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使土豆产量与品质齐飞,他也被誉为“土豆大王”。

    以往,炎陵农民一直沿袭原始的种植方式,缺少管育,农产品品质差,卖不起价。在专家、技术人员帮助下,该县掀起活学活用科技的热潮,还出现了沔渡镇长江村7旬老人学电商、10岁小孩网上卖农产品等新鲜事。

    经过多年“岗位练兵”“实战”训练,炎陵农民“百炼成钢”,种植技术迅速提高,种养基地建设、病虫防治、疏果套袋等做得规范到位。如今,大多农民由“泥腿子”摇身变成“土专家”。“土专家”很吃香,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取经”,有的被请到外地去当“老师”。

    中村瑶族乡平乐村邓石茂原先种过新世纪梨,因山区海拔高,新世纪梨“水土不服”,经常遭遇霜冻,致使大量减产。后在农技人员引导下,他改种黄桃,边学边干,一丝不苟,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黄桃品质越来越好。如今,他种植黄桃20多亩,甜度大多在15度以上。

    在垄溪乡仙坪、中村瑶族乡心田等地,只见一些深沟、高畦旁边的果树,枝条修剪得整整齐齐。市科技特派员、炎陵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玉芳介绍,这里的黄桃、茶叶、柰李等种植基地,按照操作规程,打理得井井有条,疏花、疏果、施肥等环节做得非常到位,非常专业。

    截至目前,该县已发展特色水果12.1万亩、茶叶3.52万亩、白鹅249万羽。如今在炎陵,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省级星创天地2个、市级星创天地2个,能生产、懂技术、知管理、会销售的新型农民2万多名。他们在农村广袤大地大显身手,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炎陵获评“湖南省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