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平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中的篇章,被认为是最早描述集镇场景的文学作品。在先秦文人的歌咏里,集贸市场,既是乡民进行物品互换的交易之处,又是少男少女最方便交流的地方。
周末凑热闹去了爆火的厂BA现场打卡,球场上的热血沸腾之外,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场外集市的火爆,硕大的广场上,摊位鳞次栉比,游人摩肩接踵,叫卖吆喝并讨价还价声腾起,满满的人间烟火气。这一切,无不让我想起旧时在攸县老家亲历过的热闹的集市场景。
工作的原因,我曾对攸县县城以及下辖各乡镇的集贸市场做过一番梳理,加以有些市场的盛衰起落更曾亲身经历,故写下如下一些文字,以为历史的记录。
桃花潭水 古集韶华
一块一块的青石板,挤挤挨挨地聚集在这个烟雨蒙蒙的江南古街。古街道的旁边,则是一条流逝千年的小河,在这个桃花朵朵的季节里,河水哗啦啦地唱着欢快的歌,仿佛在向世人述说这个拥有三百多年历史古街的繁华过往。濛濛的细雨、灼灼的桃花、清清的河水、熙熙的人群、窄窄的街巷,让人一下子沉浸在“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唐诗古韵里。这个古老集镇,就是桃水镇老君潭集贸市场。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看到的老君潭,就是这么美。
据考证,老君潭集贸市场是攸县有文献记载最早的集市,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建成以来,即以集镇的街道为市,没有厂棚和固定摊位。在逢场赶集的时候,十里八村的乡民,将田土里的出产、溪河里的所获、手心里的编织,以及鸡屁股里抠出来的鸡蛋,都带到这里来交易。卖了钱之后,就来到古街的各色店铺,把盐油锄镰和针头线脑带回家。小镇的日子,就这样在岁月的长河里悠悠地流淌了数百年。
新中国成立后,区政府和撤区并乡后的老君潭乡政府设在老君潭集镇上,国营商业的派出机构和供销合作社也先后在此建立,老君潭的集贸市场一度繁荣无比,甚至辐射周边县、乡。可惜好景不长。“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集贸市场也与自留地一样,当成“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集市经营者被当成“投机倒把分子”受到严厉打击,集贸市场因而两度关闭。加上老君潭公社机关迁至桃水,繁荣了数百年的老君潭集贸市场也冷落了下来。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拂了桃花盛开的老君潭古集。公社、大队共划定1000平方米空地,并拆除少数单位的建筑物,作为集贸市场建设用地,开始建设攸县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农村集贸市场。
这个时候,国家对粮、棉、油、生猪、蛋品等农产品取消统购统派,在完成订购合同后允许自由上市。许多农民抓住时机,从田间地头拔出泥脚,冲破樊篱,闯进市场,夺占滩头,终于赚取了第一桶金,成为第一批“万元户”,如古代状元郎一样,戴红花,披绶带,跨马游街,巡回表彰,好不风光。集贸市场成为一个承载创业希望、实现致富梦想的地方。
作为消费者而言,集贸市场也出现了很多前所未见的商品,记得变化最大的是服装。以前做新衣服,要凭布票。市场开放以后,布票就作废了。那些个体户就一起到湘潭的布市去进货,再贩运到乡间的集市去巡回销售。以前的国人,穿衣方面不是“黑蚂蚁”“蓝蚂蚁”,就是“灰蚂蚁”“黄蚂蚁”,哪怕是妙龄少女亦不例外。而这时集市上的布料,颜色五彩缤纷,图案漂亮新颖,品种千变万化,质地惹人喜爱,一下子让人们欣喜若狂。市场上最火爆的摊位就是卖布匹的,常常是人群拥挤,纷纷抢购,还要强行搭配着卖。有些人甚至整匹整匹地把布买回家,然后请裁缝师傅做十天半个月的上门工夫,给全家老少一人做几套新衣服!泥脚杆子穿起了西装,美丽的村姑穿起了花裙子。漂亮的服装扮靓了沉寂的大地,古老的市场成为恢复经济、带动发展的发动机。每一次的逢场赶集,都成为村民们的节日盛会。
像这样重新焕发了青春的古老集市还有一大批,如:网岭市场、新市市场、罗家潭市场、黄丰桥市场、湖南坳市场、丫江桥市场、石羊塘市场、渌田市场等等,这些都是清朝时期开业的古老市场。还有柏市、槚山、高车头、鸭塘铺等民国时期开业的市场,加上解放初期兴建的菜花坪、凉江、土楼等集贸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华局面,其中最为绚丽夺目的当数皇图岭市场。
皇图万象 峥嵘年华
清道光元年(1821年)二月一日,由刘、贺二姓筹资15股兴建的皇图岭圩场,在鞭炮锣鼓声中开市。第一场上市的第一担商品是大蒜,寓意蒜(算)谋第一。这个当初只有3间茅棚,7000平方米场地的简易圩场,不负众望,日趋繁荣,发展成为一个大型农贸市场。抗战胜利后,市场更加发达,每逢圩日,商贩云集,上市人员多时达两三万人,少时也有上万人,成为当时全省五个万人市场之一,仅醴陵、萍乡来的土车子,每场就有600余辆。
这一段关于皇图岭集贸市场的缘起,是曾任皇图岭市场管理所所长的刘爱斌老先生讲给我听的。刘老自1990年市场管理所成立上任到1998年市场管理所撤销卸任,一干就是八年,对皇图岭集贸市场的沿革再清楚不过。
1978年8月,县工商局在皇图岭市场投资7万多元,新建各类厂棚265间,摊位395个,扩建场地2492平方米,因特殊原因中断的皇图岭集贸市场重新又焕发生机,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集中在106国道、S315省道以及县道上的若干有碍道路安全的“马路市场”被集中清理改建,路况大为改观,当地交通要道的皇图岭市场更是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奇迹,如江西鄱阳县莲湖朱家村的一帮人,长期在皇图岭市场经营干鱼,每逢圩日,销售数量少则七八吨,多则数十吨,曾创下年销售鱼干过千吨的纪录。
“你应该到皇图岭市场去实地感受一下。”刘老最后向我建议。
也是凑巧,就在我探访刘老的次日,即是皇图岭市场的圩日。慕名而来的我亲身感受了它恢宏的气派和独特的魅力。市场里,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白菜青翠欲滴,辣椒红润透亮,仔猪在欢叫,鱼儿在蹦跳,真正体现了“鲜活”二字;南杂齐,百货全,“鸡毛火什炭”全部囊括,真正是“应有尽有”。我像鱼儿般穿行在拥挤的人流中,流连在摊位前。这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人们,因为这里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好用的,太多太多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这里还形成了夜市,每天凌晨两点到五点,集市交易进入高潮,大宗买卖都是在此时成交。检验、装货、过秤、付款、上货、发车,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上午六至十点,皇图岭鲜活的农产品就出现在全省乃至粤鄂贛等省数十个城市的集贸市场上。在农贸市场普遍萎缩的今天,皇图岭市场依然这么牛气冲天,实在是令人佩服和赞叹。
梅城新景 尽显风华
攸县县城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贸市场,只有两处马路早市。上世纪50年代在南门一块空地上,自发形成了一个规模很小的市场,上市交易的产品,主要是蔬菜、蛋品、苗木、木炭以及仔猪等等。后来才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县城父老耳熟能详的南门农贸市场。
原城关市场管理所副所长、网岭市场管理所所长肖方明是个资深的“市场通”,对攸县县城的市场建设了如指掌。他回忆道,刚开始时的南门农贸市场,真是“脏、乱、差”,泥巴地上污水横流,遍地烂菜烂叶猪屎尿,无处下脚,日头一晒,气味难闻。
1979年,县工商局对南门市场进行改造。先后两次向城关渔蔬场征地,加上原来以街为市的场地,将市场面积扩大到7325平方米;另投资18万元,先后建成钢架厂棚1566平方米,砖木结构厂棚208平方米,以及商品存放处、生猪交易所、公厕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并且将市场划分成蔬菜水果、肉类生猪、南杂副食、苗木种子等11个区域,经营者按区入市,秩序井然,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第一个正规的新型城镇农贸市场终于建成。
上世纪90年代初,攸县兴起了一股大建市场的热潮。县、镇、乡、村甚至组都在建市场,还有一些企业、私人也在筹资筹股建市场,一时间烽烟四起,乱象纷呈。县城里,县饮食服务公司将地处十字街的原攸县饭店改建成“攸州商厦”和“梅苑商业城”;县百货公司将建设路百货二楼改建成“服装市场”;县生资公司在公司内院建成“钟声市场”;县印刷厂将临街门面建成了“印刷商贸大厦”……因为盲目上马,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先后倒闭,尤其是酒埠江镇,原有酒埠江集贸市场和东塘集贸市场,两个市场相距不到两公里,已经是不合理了,但是,1995年,镇政府和该镇的东田村,却依然投资70万元,在两个市场之间,兴建了“江东集贸市场”。由于严重违背市场规律,这个“江东集贸市场”于1995年、1996年、1997年,三次启动开市,都未成功,最终也只能废弃了事。那些年,全县自动关闭的市场不胜枚举,停市后的场地、厂棚、摊位长期闲置,造成严重浪费,直到90年代末,滥建、重建集贸市场之风才停下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县工商局投资2700万元,在1995年11月建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市场——开业时叫“攸州商城”,1998年改称“湘东大市场”——坐落在城关北街与交通路交汇处,是一座四层混凝土结构的室内营业大楼,集批发、零售于一体,是湘东南地区综合型、多功能、远辐射、大吞吐的商品流通中心;县开发公司随即投资7500万元,在周边建成配套的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等专业商厦六栋,并有35栋商住楼和468个旺铺门面。这里不仅有本地个体工商户摆摊入市,还有广东、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和省内邵东、祁东、衡东、醴陵、茶陵等县市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入市经营,日人流量3万人次以上,1999年的年成交额就达到3.2亿元,成为县城一处繁华靓丽的风景,“走。湘东大市场切(去)”,成为二十多年来县城最时髦的一句话。
“开业的头几年,那些搞批发的邵东人和浙江人,每年都赚100多万元回去。2000年以前的100万元是什么概念?那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肖所长至今谈起这一财富传奇,仍然感到不可思议。住在市场附近的住户还诞生了一个“新民俗”:很多人在乔迁新居的时候,都会到湘东大市场主体楼的通道里去“接火”,就是在那里点燃一盆红旺旺的木炭火,抬到新家去,希望把这里的人气和财气带回家,预兆新居人丁兴旺、财源滚滚。
“关山几度花万重,次第开放到湘东。”现在攸县的集贸市场经过了专业分流、提质改造、主体重组等等多重进化,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那就是:农贸市场专业化、专业市场连锁化、连锁市场超市化、超市市场电子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相信不久的将来,攸县的集贸市场又将迎来一个繁花满树、惊艳四海的盛世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