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声里是吾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聂鑫森

    唐代诗人翁承赞《书斋漫兴》二首之一:“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花样。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末句颇让人浮想联翩。

    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国素称“诗礼之邦”,文脉传承,书香绵延至今,我们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何其自豪。“家”又是“乡曲”、“乡邦”、“原乡”的指代,或是我们的籍贯地、出生地,或是我们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比如株洲及所辖的一市三县。多年来株洲倡导读书不遗余力,机关、学校、工厂、农村、社区,人们在工作之余,以持卷为乐事。中国民间读书会的年会,曾在此举办便是一个明证。“家”亦是一个具体的家庭,一个民间读书会,一个兼及读书和讲学的书院。株洲的民间书院——九畹书院,就被广大读者和听众,称之为“吾家”。

    九畹书院创立于2015年,位于株洲城北石峰区的蔷薇园内。其名出自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书院之环境、氛围,正如我在《九畹书院记》中所言:“株洲城北,石峰山畔。翠色侵衣,乱红迷眼,别市尘而入幽境,望云岚而近亭楼……短墙一圈,松鳞竹节,四时花事争相辉映。古建几楹,书橱画案,八方朋侣联袂而来。悬丹青翰墨于曲廊,开国学讲座于华堂。读书论道,陶冶德艺修持;吟诗作画,尽呈家国情怀……”

    书院自成立始,一直得到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爱和支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旨在传播书香、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立德正心、爱国爱家,为实现株洲的经济腾飞,为实现“中国梦”略尽绵薄之力。

    书院全力打造“九思讲堂”,定期开办丰富多彩的讲座,除现场面对面交流之外,还辅以网上直播,听众少则六千,多则两万以上,这令我们倍感欣慰。2019年以来,将讲座内容进行调整和规范,组织株洲乡邦文化系列讲座,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开掘株洲地方文化的富矿。举凡历史沿革、经济进程、军事战役、民风民俗、商贸大潮、考古挖掘、地名索源、文学艺术、名人履痕、饮食衣裳……逐一讲评,让株洲市民生发文化自信,焕发为家乡为祖国尽心尽力的壮志豪情。

    株洲市及所辖的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人口数百万,地域阔大。而研究乡邦文化的专家、学者,亦多矣。他们或是专意于斯,或是应邀披挂上阵,但都显现了治学的严谨、备课的扎实、表述的畅达,故广受欢迎。他们都是我多年的老友,年高者几近八十,年轻者也是不惑上下,登坛讲学,儒雅风流,我不能不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他们是曹静庄、何辉宇、彭雪开、陈卫华、阳海洪、王明夫、施杰荣、楚石、史建国、周文杰、周秋光、姜野军、王亚、陈文潭、徐峰、王志坚、黄新华、易军、易绵阳……

    诸兄开讲,我是每次必到现场,恭恭敬敬坐于第一排,认真听认真作笔记。我写过一首七绝《九畹书院听友人开讲》,以示心迹:“读书圈点几曾闲,问道更知山外山。老夫七十头排坐,也学蒙童一肃然。”

    书院应听众要求,将各位老师的讲稿,经他们本人校订后,汇集成书,付梓出版。书名《史说株洲前世今生》,20万字左右。此为第一本,尔后还将陆续登场。这套书总名为《九畹书院讲坛丛书》。

    无论是登坛讲学,还是版椠付印,对株洲来说,都是地方文化的薪火相传,也是地方文化的辛勤积累,于当代于后世应是一件大好事,因此,我们愿意砥砺前行,不改初心。

    我曾为“九思讲堂”写过一副对联:“论今说古,立根不随流俗转;锦口绣心,击节只为盛世歌。”其实,这也是《史说株洲前世今生》一书的意旨。我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登坛讲述株洲的前世今生,让他们的讲稿也珠联璧合汇成一本一本的好书,奉献给英雄的时代、时代的英雄!

    是为序。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