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夜宿渌口深入调研农民运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孙凡 温琳

    在渌口老街紧靠渌江处有一座小丘,那里自古便是风景绝佳的揽胜之处,名唤伏波岭,岭上有伏波庙,相传为纪念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建。伏波岭俊秀挺拔,渌江水碧波荡漾,黛瓦粉墙的伏波庙,在苍翠古柏掩映下,显得格外古朴、肃穆。这里曾留下伟人毛泽东的足迹,见证了一段珍贵的岁月。

    中共四大召开后,毛泽东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为了回答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他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对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的农民运动进行实地考察,渌口是他此行考察的最后一站。

    毛泽东在醴陵东富寺与民众欢度新春佳节后,于2月3日从阳石车站乘火车到姚家坝下车。34岁的他,着布衣长衫,手持纸制伞,背上小行包,脚蹬草鞋,从半边街方向,在时任醴陵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孙小山的陪同下,来到渌口伏波岭。

    1926年,渌口附近农民运动如火如荼,伏波庙是当时农民协会的办公场所。

    当时,毛委员跨进伏波庙门,看见里面的菩萨被打倒,堆放在了一角便问道:“这是什么?”

    “请他们偏安一下,让我们无产阶级办办公!”当地农民协会一名成员回答。

    毛委员会意地笑着称道:“稳健!稳健!”

    那一日午饭后,毛泽东乘船过渌江访问南阳桥乡南岸村,先到许家祠堂(乡农协会)了解农协情况,随后实地考察几户贫农的生活情况。

    晚上。毛泽东在伏波庙召开了有数十人参加的渌口地区各界代表座谈会。毛泽东仔细听取各方代表的汇报,并与孙小山商量后,就如何深入开展工农运动作了重要讲话,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他的话鼓舞了与会人员的革命信心。会后,毛泽东在伏波庙住宿一晚,第二日便离开渌口镇前往长沙。

    毛泽东离开后,渌口的工农革命运动迎来了新的高潮。参加工会、农会的人越来越多。渌口镇各业工人共有1600多人,95%以上都入了会,工农运动声势浩大。

    通过实地考察,毛泽东广泛收集材料,深入了解农民运动真实情况,撰写出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渌口伏波庙座谈会为他撰写报告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素材。

    “渌口伏波岭庙内有许多菩萨,因为办国民党区党部房屋不够,把大小菩萨堆于一角,农民无异言。自此以后,人家死了人,敬神、做道场、送大王灯的,就很少了。这事,因为是农会委员长孙小山倡首,当地的道士们颇恨孙小山……总而言之,所有一切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都随着农民权力的升涨而动摇。”这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一段话。

    可以说,渌口伏波古庙见证了当年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也见证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成为共产党人群众路线形成过程的一处标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