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春林 通讯员/凌光岚) “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下简称“残疾人家改”)项目是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今年,我市计划完成700户残疾人家改任务,目前已完成539户,下个月将全部完成。
一户一方案,便捷残疾人居家出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2023年,残疾人家改再次被列为市残联2023年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芦淞区龙凤庵村残疾人袁桥生是该项目受益者之一。“家中老屋没有洗浴间,洗澡要烧水提到杂物间角落,杂物间透风,冬天太冷了,夏天蚊子咬。”袁桥生向村里表达诉求。
得知袁桥生情况后,市、区残联立即进行了为其完成了家改:原来的杂物间用砖新砌了一个洗浴间,装了铝合金洗手间门,并配备了热水器、淋浴器、毛巾架等。
“太感谢你们了,为我解决了最大的麻烦。”每次有人到家中走访慰问,袁桥生就会提起此事。
目前,该村符合条件的8户残疾人,已通过“一户一方案”的模式全部完成改造,残疾人日常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患有肢体二级残疾的沈国建,居住在石峰区田心街道叫鸡岭社区。日常生活中,他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下肢残疾,在家中上厕所非常不便;厨房灶台高且破损严重,做起饭来非常吃力。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谢谢你们。”年初,市、区残联部门入户走访时,得知残联部门将为其完成家改后,沈国建高兴得合不拢嘴。
几个月前,石峰区残联根据沈国建需求,在其厕所内安装了折叠坐便器、折叠扶手;在厨房内添置了灶台、橱柜、抽油烟机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今年年初,省残联给我市的“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是550户,市本级自筹资金,自我加压增加任务150户,全年计划完成700户。在确定对象时,建档立卡户、一户多残、重度、老年、多重残疾人家庭户优先实施;在制定方案时,结合实际实行“一户一方案”。改造内容包括进出门楼梯扶手、无障碍卫浴设施、多功能护理床、升降晾衣架、热水器、家庭助行辅助用品等。
截至7月20日,全市已完成残疾人家改539户,预计下个月全部完成,残疾人居住出行环境得到改善,日常生活愈来愈便捷。
“遇见+”,无障碍交流心连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前后不到十分钟,事情就办完了。”聊及税务部门办理业务经过,袁生满脸微笑,竖起了大拇指。
前不久,患有听力残疾的袁生来到税务部门办理业务。工作人员将其带到“手之声”手语翻译系统屏幕前,轻轻点击屏幕上的“一键翻译”按钮,通过后台客服人员视频在线翻译顺利沟通。得知袁生是咨询残疾人开办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后,工作人员娴熟地将相关政策通过翻译系统,详细为袁生解答。
目前,“手之声”手语翻译系统被广泛安装在企业车间、学校、政府办事窗口,随时为残疾朋友提供便捷服务。
在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克武看来,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除了基础设施等硬件外,残疾人心理无障碍建设同样至关重要。
7月25日,全市残联系统启动了“遇见+”活动。所谓“遇见+”就是围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要求,走出办公室,遇见残疾人,俯下身子倾听残疾人心声,结合自己业务工作,想方设法为残疾人解决急难愁盼事。
张阿姨是一名清洁工,脊柱严重变形,每天佝偻着身子在小区内清洁卫生。这些天她很开心,因为经常有人陪她唠嗑。“孩子考上了外地编制,有出息,我很知足,很开心。”聊天过程中,张阿姨心情格外好。
陪张阿姨聊天的是李克武。“友好、友善,向上、向善,是我们开展‘遇见+’工作的出发点。”李克武说,残疾人渴望走出去与外界沟通,往往碍于肢体或言语障碍,选择了自闭与沉默。接下来,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全体残疾人工作者,将结合业务工作,平均每天“遇见”一位残疾人,知道残疾人的名字、打一个招呼、给一个微笑,和残疾人交朋友、听残疾人讲故事、学残疾人的优点,帮残疾人解难题。
前不久召开的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沈晓明发出号召:“湖南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好的省份,湖南人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善的一群人。”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株洲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株洲市无障碍综合服务示范区建设方案》,全市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愈发便捷;信息无障碍交流点拓展至36家,手语宣传视频制作、运用形成长效机制;听障人士交流和其他残障人士出行为核心的无障碍综合服务示范区正逐步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