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小窗口” 服务“大民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威

    通讯员/曹雁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转作风、强素质、提效能、塑形象,打造“公平、高效、快捷、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作风

    打造一流干部队伍

    不动产登记工作优不优,就看这支队伍的作风过不过硬。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的通知》,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效能建设和队伍素质提升工作。

    今年5月,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印发《作风效能和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做到全中心人手一册,同时通过党支部学习会、科室例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学习。该手册对我市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全流程进行逐一排查,全面梳理了不动产登记业务工作中可能产生的作风效能和廉政风险问题。

    在学习中不断锤炼。不久前,市资规局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共青团株洲市委共同举办“株洲市第二届不动产登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来自全系统的7支代表队、28名选手同台竞技,通过团体必答、抢答、个人展示,全面展现我市不动产登记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业务水平。

    “我们要以竞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全力打造一支讲政治、业务强、作风硬、服务优的优秀登记队伍,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市资规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业伟介绍。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优化营商环境不停步。在作风建设工作中,该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不动产登记工作立好“主心骨”、树起“风向标”。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为终极目标,通过“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成立“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示范岗”、创建“株e登”品牌服务形象等举措,大力推进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

    按照“职责分明、业务分类、管理分线”原则,全面实行清单化管理,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安排、同推进,实现工作细化到条目、责任落实到岗位、任务明确到人头,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构建科学有效、规范有序的不动产登记工作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党建+业务”融合走上新高度。

    “把竭诚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举措,让群众省心、安心、舒心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这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永恒追求。

    近年来,该中心以作风建设为主要抓手,努力打造“公平、高效、快捷、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接连推出创新服务举措,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解难题 创新服务“优”无止境

    不久前,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收到绿地项目相关负责人送来的两面锦旗,上面写着“情系企业解难题 高效规范办实事”“服务热情 风雨无阻 尽职尽责 担当作为”。企业顺利拿证,怀揣满意离去,这一场景不断地在市民中心办证大厅上演。

    今年4月,临近下班时,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接到急需为绿地城际空间站和绿地云龙文化旅游城办抵押登记的任务。经统计,以上两个项目涉及的抵押物范围共计151栋、1376套房屋。

    该中心立即安排“服务企业专班”,全程加班加点,一对一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不仅“时间更快”,“服务还更优”,全力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这是政务服务再提升的有力注脚。

    近年来,国务院明确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要求。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适应新技术发展潮流,积极探索将互联网与不动产登记服务结合,探索“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网上办证大厅,推动实现掌上办理,让申请人“办证如网购”“速度更快一些”的愿望成真。

    锁定“靶向点”,实现“智能办”。在全省率先全面接入省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办事”平台,借助智能面签、数字签章等技术,实现“无纸化”办理和跨省通办。目前,已签约线上业务开发企业134家,线上业务银行(含公积金)21个,业务总量占比均值达84%以上。

    立足“支撑点”,实现“一次办”。在全省率先接入省“交易纳税”平台,通过省级平台交易、登记、核税缴税信息的实时交互,破解办税缴费服务过程中的“梗阻”问题,在资料齐全的条件下,申请到领证60分钟现场办结,真正做到“跑一趟、一次办”。

    找准“关键点”,实现“高效办”。加强信息共享建设,通过部省厅共享接口、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共享平台、点对点部门直连等多种方式,与公安、民政、市场监管、法院、税务、财政、住建、公积金等部门实现数据协同共享,实现多部门电子材料、电子证照的提取留存,减少收件材料。

    惠民生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论述。不动产登记窗口要做到这一点,重点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落地以来,我市围绕便民利民、优化登记程序、压缩办理时限等,大力推进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队伍作风和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延伸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等越来越人性化、多样化的服务,让不动产登记真正惠了民生、暖了民心。

    延伸服务是便民硬举措。不久前,家住芦淞区的罗先生遇到了这样一个困难:母亲年事已高,需将一套房屋出售,由于行动不便,无法到市民中心现场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手续。

    该中心工作人员在了解其困难后,开辟绿色通道,安排党员先锋队提供上门服务,对罗先生母亲进行耐心细致地询问,并指导老人履行相关材料签字程序,完成上门办理服务。将服务送上门,让行动不便的群众享受到同样的政务服务。今年以来,该中心已陆续开展这样的服务30余次。

    将传统的“大厅坐等”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大力开展“交房即交证”送证上门服务活动及党员先锋队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上门办证服务活动,让企业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做到真心实意为企业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感。

    此外,我市还特别注重对企服务,除针对金融机构和房企建立专门机制外,采取主动走访企业、设置企业服务专窗或“绿色通道”等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例如,企业“一窗办”抵押贷款,资金周转大幅提速,融资成本大幅下降;落实小微企业免缴产权登记费政策,2022年度免收660家小微企业登记费291万元。

    为切实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配合市化解办,摸排化解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20宗,涉及户数8315户,目前已完成化解10宗,涉及户数6880户,并出台“一案一策”进入办证流程8宗,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此外,我市“交房即交证”改革试点也已步入常态化,全市累计45个商品房项目16718户实现“交房即交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