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论文写在株洲大地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胡文洁

    7月13日,中国工程院单杨院士创新团队攸县工作室正式揭牌。这也是攸县设立的第一个院士创新团队工作室。

    作为株洲籍的院士,单杨院士心系家乡发展,令人感动。抛开家乡情怀,单杨院士及其背后的创新团队,未来与株洲的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知株侠注意到,去年以来,已经有至少3位农业领域院士选择在株洲设立创新团队工作室。他们缘何青睐株洲,为何选择将论文写在株洲大地上?

    院士与株洲的“双向奔赴”

    先来看看刚刚揭牌的单杨院士创新团队攸县工作室。

    作为我国著名食品工程专家,单杨院士潜心研究柑橘加工40余年,创立了连续、清洁和标准化柑橘加工技术体系,实现绿色加工和产品升级换代;构建了柑橘资源高效高值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创新开发柑橘加工原料绿色贮(冻)藏技术及配套设施,为国家惠民工程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作为攸县人的单杨院士是家乡人的骄傲。知株侠注意到,在工作室签约仪式上,单杨院士深情回顾了自己少年时代在攸县成长、求学的历程,直言为家乡发展多作贡献是每一个攸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次院士选择在家乡设立工作室,既有家乡情怀、桑梓情深的因素,也有院士创新团队科研方向与株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原因。

    近年来,株洲大力发展精细农业、特色产业,将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作为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打造特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需要依托果蔬贮藏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工程科技应用,而这恰恰是单杨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研究方向和所擅长的,双方深化合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小领域”有“大作为”

    知株侠注意到,去年以来,柏连阳院士创新团队渌口区工作室、邹学校院士团队渌口区工作室、单杨院士创新团队攸县工作室等农业领域院士专家工作室已经相继在株揭牌。

    其中,柏连阳院士创新团队渌口区工作室以促进水稻产业高品质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为目标,重点开展稻米绿色高效生产等项目,组建工作室(专家)服务团,共建省农科院科技成果(株洲市渌口区)中试与转化基地等工作。

    邹学校院士团队渌口区工作室则聚焦从辣椒育种、栽培、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为王十万黄辣椒特色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着力打造辣椒小镇,探索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打造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不难发现,与株洲合作共建院士创新工作室的3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稻米等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辣椒的育种栽培以及果蔬贮存。其中,邹学校院士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辣椒院士”。

    农业从来是需要双腿沾泥、看起来没那么高端的行业领域,但也正是因为院士专家们数十年如一日地扎根这些领域,不断推进研发升级、技术创新,助力着千万农户增产致富,成就了千万个家庭的梦想。

    “制造名城”的“农业柔情”

    在知株侠看来,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选择“将论文写在株洲大地上”,彰显了株洲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后劲和吸引力。

    众所周知,株洲是工业城市,是制造名城。

    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株洲同样有着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唐人神集团等一批优质农业企业,打造了炎陵黄桃、白关丝瓜、王十万黄辣椒、醴陵玻璃椒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质量过硬、市场较大的农产品品牌。

    也就是说,株洲发展农业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株洲是一个适合发展农业、打造农业品牌的工业城市。过去,株洲农业产业发展已经有所作为。未来,一定可以有更大作为。

    实现强农目标,其背后最朴实的愿望是助力农户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株洲深知,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绝不仅仅是先进制造业的事,它同样事关“三农”发展,事关400万株洲人的“饭碗”。

    抛开过去的成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存在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集群度不强、农业品牌影响力不大等突出问题。引入院士专家创新团队,就是要从根本上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株洲,有硬核制造的“侠骨”,更有情系泥土的“柔情”。随着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到来,相信未来株洲农业产业发展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