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于肇庆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的《湖南邮路全图》。 市档案馆/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智勇
通讯员/吕婷
叶挺独立团是大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市档案馆专家小组赴广东征集红色档案,在肇庆市征集到标注有独立团进军路线的《湖南邮路全图》等珍贵档案资料,佐证了独立团转战醴陵、攸县史实。
不可多得的军事地图档案
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宣告成立,叶挺任团长,团部设于肇庆市阅江楼。次年1月,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威名赫赫的“叶挺独立团”。
独立团军费虽然由国民政府划拨,但团里排以上干部任免、部队人员补充以及重大政治和军事训练计划等,都由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是北伐军中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指挥的正规军。1926年5月1日,独立团作为先头部队从广东肇庆、新会出发入湘,拉开了北伐序幕。
根据图上文字信息,《湖南邮路全图》为民国十五年(1926年)“陆军测量局”缩制,图上详尽地标注了湖南境内的县、市镇、邮路、铁路和河道等地理信息,用红笔清晰地标注了独立团行军路线。
行军路线自广东韶州起,经湖南郴县、永兴、安仁、攸县、醴陵、浏阳和平江,湖北通城和中火埔,最后箭头直指武昌。线路上将“平江”与“中火埔”两地用红圈标注,左侧空白处辅以文字说明:在平江全歼守敌司令陆琪瑞所部共约4000余人。在中火埔独立团曾以一个排的兵力,生俘敌吴佩孚所部的一个整团。
地图底部文字显示,该地图为陈卓立先生1959年1月8日捐献。据史料,陈卓立是叶挺启蒙老师陈敬如的侄子,曾与叶挺一同求学于惠州市秋长镇腾云学堂,后加入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
市档案局编研科科长陈华是此次红色档案征集行动的专家小组成员之一,他评价说:“这幅军事地图对叶挺独立团北伐战况做了详细标注,是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不可多得的珍贵档案。”
株洲境内的两场战役打得非常漂亮
陈华还介绍,独立团在株洲境内的两场战役打得非常漂亮。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由粤北进入湖南,到达安仁时,叶挺得知敌军已占领攸县,立即派兵赶赴渌田。叶挺作战前动员时说到:“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又是北伐先锋队,我们不但代表革命军,而且代表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们北伐中第一次打仗,我们一定要胜利。”
6月3日,战斗打响后,叶挺、周士第、卢德铭等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在攸县、安仁边界的渌田、黄茅铺一带打响了北伐首战,并于两天后攻克攸县县城。
叶挺独立团在渌田镇首战首捷,以一团之力击败敌六个团,成为中国共产党正规武装开山之战。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渌田一带仍流传着有关当年战况的故事,渌田镇渌田社区尚存战场遗址和无名烈士墓。
取得渌田大捷之后,1926年7月10日,独立团主力进军醴陵,在泗汾桥与敌军谢文炳部遭遇。泗汾桥是攸县通往醴陵的门户,敌人在这一带防守非常严密,桥上及桥对岸有敌机枪阵地,河中船只全部被敌人清除。
团长叶挺决定由独立团二营、三营承担正面攻坚任务,一营从左翼侧击敌军,牵制敌人增援。两军依托泗汾桥两岸阵地反复争夺,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谢文炳部不敌向北溃退,独立团顺势攻占醴陵城。
此役,独立团击毙敌团长1人,俘获敌团副1名、营长2人、连长4人、士兵近400人,缴获枪支弹药颇多。
专家小组为肇庆市档案馆解难题
此次肇庆之行,市档案馆专家组除了征集到标注有独立团进军路线的《湖南邮路全图》之外,还征集到湖南人民慰劳革命士兵委员会酃(líng)县分会印发的《慰劳革命士兵告民众书》以及湖南省攸县第二区农民协会筹备处关于庆祝北伐胜利的宣言等档案资料。
“与肇庆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座谈时,株洲的专家们还帮对方解决了一个困惑多年的难题。”市档案馆专家组组长段圣伟讲述了专家小组在肇庆征集红色档案过程中发生的一件趣事。
当时,肇庆市档案馆及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为市档案馆专家小组提供了馆藏档案清单,清单列举了档案名称和史实发生地点,清单目录中关于《慰劳革命士兵告民众书》的条目,在发生地“酃县”二字后面打了个问号。
肇庆市档案馆征集到这份档案时,不知酃县究竟在何地,当地档案专家在网络上查找关于酃县的资料,发现网上介绍的酃县所在地与叶挺独立团行军路线不匹配。网上介绍,酃县为西汉置县,治所在今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
“炎陵县曾用名也是酃县。”段圣伟的家乡就在炎陵,他表示,老家至今还流传着不少叶挺独立团途经炎陵的故事,他推测档案中提到的“酃县”实际指的就是株洲炎陵县,而非衡阳酃湖乡。经过两地专家反复比对,确定了酃县即株洲炎陵县,至此也为这份档案找到了真正的“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