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一堵墙送水万亩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6月28日,芦淞区白关镇楠木山村,70多岁的李老伯将自家两米高、十来米长的围墙拆除,把长了十来年的杨梅树砍倒。他所做的这些,是为让村民收益更多。

    原来,李老伯家的围墙底下埋了根暗管,村里和邻村农田的灌溉用水都要由此经过。这根暗管有二三十米长,属于官庄渠道楠木山村段的一截,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年久失修,管道内不仅被大量淤泥堵塞,而且管体破损,严重渗水。若要疏通这一截,只能重新置换。

    重新置换,就要把李老伯家的围墙拆掉。村里人的传统观念很重,说拆人家的院子犹如威胁人家的性命。

    村委会工作人员上门拜访李老伯,与他交谈。“我支持你们的工作,但请你们也好好考虑一下,找个别的解决方案吧。”第一次谈话,李老伯委婉拒绝。

    其实,这根暗管也不是今年才坏,已经废弃十多年了。因为去年村里遭遇极端干旱,再加上村里的农田面积不断增大,重修渠道迫在眉睫。李老伯说的别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水泵抽水来代替暗管送水。而且,这种方式早几年就用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厘清一下村里农田种植和渠道的关系了。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进城落户,村里人口老龄化严重,很多农田因为缺少劳动力被闲置撂荒,水渠也常年无人打理,堵一截通一截。有田需要种的人家就纷纷自建水塘,满足农田灌溉。因此,这条渠承担灌溉的任务由大到小,作用也由重到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政府也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楠木村涌现出一批种植大户将分散和撂荒的土地集中起来重新开垦,村里的农田面积达到近4300亩,再加下游的几个村,农田灌溉面积有上万亩。这条渠的作用又重新变大、变重。

    白关镇楠木山村党总支书记文洪介绍,2021年开始,村里就采用高压水泵抽水的方式,将渠道上游来的水绕过李老伯家的院子,输送到下游。但电费加上人工费,一年的花费就要3万多元,不是长久之计。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作人员轮番为李老伯做思想工作。渐渐地,李老伯松口同意了。“如果拆掉自家的墙,能让更多村民受益,我也愿意。”李老伯对记者说。

    征得李老伯的同意,芦淞区水利局联合村里工作人员,组织施工队伍拆墙破土,将原有的暗管挖出,重新置换成新的管道。村里和邻村的农民纷纷加入到渠道修整中,大家筹工筹劳,累计清理渠道长度10余公里,让灌溉的水更快更畅地流入万亩农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