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平
攸县人素有在端阳节期间采药、制药、防疫的民俗。过了芒种,临近端阳时,山间、田边、小河小溪旁,到处可见釆挖中草药的人们,多为自用或拿来馈赠亲友,也有人手提肩挑,送去市场卖。一扎扎、一担担,挤挤挨挨,琳琅满目。
常釆挖的药草有:艾叶、菖蒲、臭草、车前草、海青杉、兰草等。
艾叶: 被称为“中医之草”,可治腹胀、妇科病,也常用于艾炷针炙,攸人叫“烧艾叶火”。
菖蒲: 《本草纲目》载:“菖蒲酒,治三十六病,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瘘,久服耳聪目明。”
臭草: 学名鱼腥草,常用于泡茶,可清热、抗病毒、利尿消肿。
车前草: 祛痰、镇咳、平喘、利尿、凉血。
海青杉: 一种蕨叶状的藤草,攸人叫“海青杉”,可清热、解毒、利尿。
兰草: 叶似马兰,故名兰草,“杀蛊毒,避不祥”,古人有浴兰除秽的习俗。
攸人民俗: 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以艾叶、菖蒲、兰草、雄黄、蒜头煮水,遍洒室内、庭院、住宅周边,可防蛇、蜈蚣、蝎子等毒虫入侵。
以艾叶、苍术,和隔年储存的枫球(枫树的果实,学名枫实),装入火盆闷烟,驱赶邪气和秽气,预防疾病感染。
洗药澡。以艾叶、兰草,菖蒲、雄黄、朱砂,烧水洗澡,可防生痱子、疥疮、痈疽等皮肤病。
制药蒜、药油。制药蒜的办法是以一片薄薄的肥肉,渍上雄黄,中间凿个小孔,从蒜把上穿入,覆盖蒜头,悬挂于梁上。制蒜油,则将蒜头捣成蒜泥,拌雄黄,装入盛着茶油的瓶中浸泡,时间越久越好,陈年的蒜油更隹。若逢毒虫叮咬,将药蒜、或蒜油搽于创口,有奇效。
隔离防疫。端阳日,攸人喜欢以“躲端阳”之类的话题互相调侃、嬉戏。古人称五月为毒月,其中有九个毒日,端午节为九个毒日之首,最易感染疾病。在科学落后,无医疗条件的古代,人们恐染上恶疾,出于求生的本能,只好在首毒日躲进深山丛林,于是有了躲端阳之说。
端阳节,多与二十四节气的夏至是同一天,或前后两天。《风土记》载:“端,始也,谓五月五日,俗重五日,与夏至同。”古人把端阳和夏至视为一个节日。攸县歇后语: 牛歇谷雨、马歇夏,人歇端阳冇事哇。意思是牛在谷雨节、马在立夏节、人在端阳节必须休息。这也是传承古人的养生理念。古人认为:夏至是阴气与阳气、死气与生气争斗的时节,要保持身心平和、安定,节欲养精,心静气顺。
攸人的节日饮食清淡,不暴饮暴食。通常吃的是低脂肪的黄鳝、青虾,和攸县的地方名菜鱼头煮豆腐、爆炒血鸭等。喝的是自酿的糯米醪糟,只有3~5度,甜津津的,沁人心脾,既可口又养生。
攸县俚语:夏至不到不热,冬至不到不冷。又言:长不过夏至,短不过冬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星辰轮转,过了夏至节,白天就慢慢缩短,夜间逐日变长。攸人视端午节为气候变化、昼夜交替的一个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