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端午的小事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张年福

    又到端午节。

    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也是我国上半年最隆重的民俗节日、小朋友们最快乐的节日。

    炎陵到处是大山小溪,没有城里那隆重奢华的纪念性集会,没有大江大河中龙舟赛那山呼海啸般的激动人心的热闹场面。山里人矜持、朴素。他们对民俗节日有着独特的理解,也有着别具一格的节日表现形式。山里人的节日是深深地刻在山民的骨子里,流露在孩子们稚嫩的脸蛋上。

    端午节这一天,各家的小孩都会早早地在胸前挂上形状各异的粽子、数量不一的鸡鸭蛋,以及色彩绚丽的香囊,以示节日的欢乐气氛;用艾草、香蒲、山苍、野山椒、钩藤等多种植物熬水洗澡,并在眉心和太阳穴处涂上雄黄酒,以预防疮疖痱子和皮肤病;在门前悬挂艾草蒜杆,以辟邪祟和虫蛇瘴毒。带着节日的喜庆,孩子们也会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清理墙旮旯、屋檐下的蜘蛛网,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择菜洗碗等等。

    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品当属粽子。尤其是鲜蓼叶(即箬竹叶子)那特有的清香味,是最能诱人口涎的。进入五月,村里半大的姐妹们就喜欢一拨一拔地结伴前往山涧坡地摘取蓼叶。包粽子的时候,妇女小孩都会轮流帮忙,谁家有事就到谁家去,唧唧喳喳、热热闹闹,嬉戏玩笑之间就大功告成。村民中,谁家的粽子煮熟了都会各家各户送去一提,说是尝尝味道。这样,特色美食粽子还成为村民间联络情感的桥梁纽带。

    百姓有个口头禅,叫做无肉不成节。端午节更是如此。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父亲一早就挎上篮子,点名要我随他一起去逛圩场。圩场上行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好不热闹!父亲拽着我的手腕,急匆匆地在人流中穿行,好不容易才来到上圩卖肉的店铺前。每逢民俗节日,圩场最忙碌的是屠夫,最热闹的是肉铺。这时肉铺廊前的空闲地上两列买猪肉的队伍已经排了十几米长。为不耽搁购买其他的东西,父亲就让我站在左列队伍后面,代为排队——这大概就是父亲让我随他来逢圩的初衷吧。

    那个年代的小孩都不怎么长个儿,六七岁的我还够不着大人的腰。不一会儿,买肉的人越来越多,队伍像挤香肠一样,快速地向后延伸着。人流越来越密集,接踵摩肩,密不透风。我站在两个大人中间,准确地说,是被挤在四条大腿中间,动弹不得。人们的汗臭味和浓浓的体味,熏得我头晕、作呕。我呼吸急促,浑身冒汗,两眼呆滞地望着身边晃来晃去的人腿,很是尴尬无助。

    就在我努力地与前面的人保持一点间隙,以改善自我处境的时候,更糟糕的事发生了——有人在我前面插队了!两条大腿硬生生地从左前方强挤到我的前面,肥硕的臀部挤压着我的胸颈部,我那带锁的金属项圈直接勒在了我的脖颈处。我一时吸不上气,两眼发黑,意识模糊,在拼力推开对方时感觉好像是不由自主地用手使劲地抓了一下……

    突然,插队男人从队伍中蹦出来,大喊谁家的孩子“咬”了他,并抡起胳膊要打人。这时后面队伍中对插队行为不满的人和周边有正义感的人们立即躁动起来,大家一起制止和谴责插队人的鲁莽行为。俗话说,众怒难犯。插队人虽牛高马大,有些耍横,但毕竟理亏心虚,先前不断挥动着的手臂很快就慢慢地垂了下来。

    不一会儿,父亲返回来接替我排队。在明白就里后,父亲对插队的人进行了不愠不火的批评。父亲是做木工的手艺人,说话很有分寸,就像木工的榫卯工夫一样,严丝合缝,恰到好处,赢得了众人的赞许。

    插队者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下,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拔腿就准备走开。这时父亲拦住了他,并开导他:犯错与买肉是两码事,不能自己有错就让家人端午节吃不上猪肉。知道插队错了就赶快去排队。那人一琢磨,觉得说得在理,就借坡下驴,排队去了。

    回家的时候,父亲径直走进了糖果店。那时小孩子最爱的是甜食,如粒粒糖、片片糖、棒棒糖、宝塔糖、谷芽糖之类。父亲一走出糖果店,就把刚买的、包括给姐姐的宝塔糖全都放进了我的衣兜里。摸着兜里的糖果,望着竹篮子里的猪肉和其他端午节食物用品,一切不愉快的情绪都烟消云散,留在脸上的只有开心、快乐!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