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工蜂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明腾

    蜜蜂,是一种娇贵而勤劳的动物。说其娇贵,是因为人工饲养的艰难。夏天天气太热了,它会闷死,冬天气温太低了,它又会冻死;若箱巢条件不好,只要是它们觉得住得不舒服了,就会飞走,寻找更适合生存之地。

    所以,在上世纪的乡村,虽然很多地方有野生蜂群,但是真正能放在家里来饲养并发展的,少之又少。但我父亲是一位养蜂能手。最开始他在富头冲野外的一棵老樟树的树洞里收了一窝野生蜜蜂,带回家以后,仔细观察,悉心照料,一两年后就发展到了四五箱,以后年年分箱分桶,到父亲退休之后达到近五十箱规模,能年产蜂蜜1500多公斤。

    (一)

    春夏之交,凤岭脚下农田中的紫云英花儿盛放,看蜂的关键期也到了。

    每天,父亲一下班就会骑车往家赶。一进屋,直接上楼观察他的宝贝蜜蜂去了。这一上去,必须等到母亲大喊要吃晚饭了才会下来的。有时晚上也一个人呆在楼上,打着手电筒照看他的宝贝。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父亲上楼,远远地、默不作声地看着父亲看蜂。父亲平时看蜂的时候,根本不用手套防止蜂蜇手,甚至不用头套,直接就可以把巢脾从蜂箱里端提出来,再向着光仔细察看,端详那上面密密麻麻的蜂群游走的状态。

    父亲看我好奇,就把我喊到跟前,打开蜂箱的木盖,细心地告诉我,一一指给我看:

    “这个稍长的,随时有许多蜂围着,拥簇着,跟着走的,就是蜂王,一箱蜂群里只有一只,那种整天不停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勤勤恳恳的,就是蜂群里产蜜的主角——工蜂,而这种身形较粗,颜色较黑的,只在脾面上走来走去,无所事事也不出工的呢,就是雄蜂。”

    “你看着雄蜂无所事事,但是对于整个蜂群的发展,雄蜂又是必不可少的……”

    (二)

    父亲讲得头头是道,我听得一头雾水,只是一门心思防着某只调皮的蜜蜂飞到我耳朵边上来。

    我们小时候因为父亲养蜂可没被这蜜蜂少蜇!每次暑假时我们都在家,父亲到了楼上准备摇蜂糖的时候,母亲就会如临大敌地大喊:“快去远些的地方玩,你爹爹要摇糖啦!走远些哈!莫被蜂蜇了大哭大叫!”

    我们则马上乖乖地走出门去,离得远远的,直到家门口那嗡嗡嗡的蜂鸣声慢慢静下来,才敢回家。

    有一次二哥偏不听劝,提胆从门口一路快速跑过,结果是额头马上被蜇,长出两支通红的肉包角。

    大哥还有一次更加心惊肉跳的经历。那次正是初夏,天气已经很热了,父亲正在楼上摇糖,大哥从外面挑水回家,满头大汗的他放下水桶之后,拿起那个纸风车就冲出了家门去玩,只跑出十几步远,就只感觉头上一阵轰轰作响!

    一瞬间,他的头上已密密麻麻粘满了蜜蜂!大哥只感觉头上一阵阵麻骨的钻痛袭来,登时惊慌失措,嚎啕着一下跳入门口的池塘中,猛地整个人潜入水里,然后一边扎着猛子浸在水中一边用手把头上的蜜蜂挠出去,因为水面上还有许多蜜蜂追着他在旋回飞舞,等候发动攻击,他根本不敢露出头来!

    那次父亲蜂糖也没摇了,赶紧下楼帮儿子从头上一一拔下蜜蜂留下的蜇针,据说多达三十多个!还好还算有惊无险。蜜蜂一般不会轻易攻击人,因为一蜇,它的蜇针就会带着毒囊从身体上被扯下来,它也就牺牲了,但遇到快速移动的人或动物时它们往往以为会受到攻击,也会追赶反攻。

    (三)

    父亲干一行,爱一行。他养蜂,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边养边学。

    他觉得家乡凤岭山区条件好,山花多,很适合蜂群发展,而且蜂蜜能卖到茶油一样的价钱,于是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养蜂上。

    早年我们四兄弟先后都考上攸县一中读书,家里负担也越来越重,父亲的工资收入很有限,他就专心致志地把蜂养好,靠卖蜂糖减轻经济压力。

    父亲动手能力很强,养蜂的那些工具基本上都是自制,蜂箱,蜂脾架,巢础机,摇糖机……都是自行手工制作出来的。

    蜂箱、脾架、摇糖机这些算简单的,只是普通的木工加上物理的传动减速技术;而那个巢础机可是一个高精细的模具。巢础,顾名思义是蜂巢的基础,是由蜂蜡压制而成的一个布满蜜蜂大小的标准的六边形基础,让蜜蜂在上面筑蜂巢的薄片,父亲竟然能把这个模具给做出来!

    我无法想象在那个年代,父亲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方法,把那么精确细致的模板用普通的水泥给做出来的!

    通过多年的实践,他发现了木质巢础框有易腐易断易长粉虫的缺点,而改用江南地区特有的楠竹材质。他还把这个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全国性杂志《中国养蜂》上……

    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辞辛苦与君尝。在我心底,父亲是蜂群中最勤劳的工蜂。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