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好媳妇家居智能制造基地,全面升级为智能化产线。 记者/成姣兰 摄
【编者按】
30年前,憧憬着沿海的机遇,一波又一波株洲籍创业先锋闯荡珠三角、长三角和全国各地。从打工到创业,从个体到企业,株洲籍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在众多领域成为行业标杆。
在产业升级转移的契机下,今年,“湘商回归”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走访老乡、搭建平台、回乡考察投资,政策指引下,乡情的交流合作空前密切。
乡情召唤下,创业湘商们正大跨步回归家乡。一个个湘商回归项目落地生根,在家乡的土壤上结出新的产业果实。今起,本报推出湘商回归项目系列报道,一起来看看湘商回归的故事。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成姣兰
通讯员/李欣汝
从8小时到1.5小时,家的距离近了,父母亲情安稳而温馨。
从4万平方米到11万平方米,厂房扩大了,发展空间和竞争力成倍增加。
从2021年到2023年,在广州打拼17年的“好媳妇”回迁株洲,旧设备淘汰,智能产线升级,“好媳妇”在家乡的土壤加速成长。
为何要回乡
为何要回乡?
记者抛给广州好媳妇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媳妇”)负责人、茶陵人尹建国这句话,试图快速找到答案。
“在广州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必须搬厂扩建。”尹建国介绍,从2004年至2018年,“好媳妇”从两个品类胶棉拖把发展到覆盖日用品全品类共计600多个单品,厂房面积从6000平方米到2万平方米再到4万平方米,一路向前。再向前,还要扩厂房。
这时,“好媳妇”稳居全国轻工业行业协会排名前三,产品畅销海内外,是国内家具日用品行业品类最齐全的高品质综合性企业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把胶棉拖把制造商,每年卖出超3000万支胶棉拖把。拥有各项专利57项。”尹建国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的情结日渐浓厚。
“既然要动,回乡绝对是第一选择。”尹建国坦言。
2018年6月,在株洲市委市政府邀请下,尹建国回株考察。故乡的蓬勃发展,让他更加坚定了“回家乡、建故乡”的想法。
智能升级产能释放
2021年,总投资10.5亿元的“好媳妇”项目落户荷塘区金山科技工业园。该项目定位为高端智能化家居清洁用品生产厂房和智能家居、清洁产品的创新研发基地,建设用地200亩,其中一期122亩,二期78亩。
从打桩到入驻,十个月就完成了建设。家乡的服务和建设速度,让尹建国深受感动。“项目有专门的服务专员解决企业困难。如我们前期报建过程中,服务专员全程跟踪,帮助企业与规划、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积极对接,项目进展畅通顺利。”尹建国说。
去年9月,株洲好媳妇家居智能制造基地正式投产。目前,年产值4亿元。
在一楼注塑车间,几十台机器人整齐排列。自动上料、成形、出料,整个产线已完成智能化改造。
改造还未停止,AGV智能物料系统和中央集成供料平台建成后,该车间将变成无人、无灯节能环保车间。
该制造基地生产部长王清华介绍,本次改造共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一。
如今,该制造基地产能达8亿元,全部改造完成后,产能还可提高一倍。
回乡后,幸福变得唾手可得
项目稳产后,尹建国考虑最多的事情是,怎样将回乡的效应发挥到最大。
“一个是我们的上下游产业链,一个是珠三角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尹建国介绍,目前,部分产品已在湘潭、邵东等地就近找到了供应商,但如果原本供应链能够同步转移,企业生产成本还能降低5%。
“好媳妇”第二期投资项目——株洲科辰智能制造产业园,就是为“好媳妇”规划的全产业链园区。
越来越多链上企业聚集,受益的不仅仅是“好媳妇”。尹建国表示,沿海地区注重比服务、比价格、比品质的竞争规则,势必倒逼本土中小配套企业将精力用在产品升级上,推动链上大企业降本增效,在整个制造业中形成鲶鱼效应。
从事业上看,目睹一个个企业回归撬动株洲发展的潜力,尹建国回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从亲情上看,产业回迁,也给了尹建国陪伴父母与回味乡愁的机会。“以往常住广州,每年回乡只有一两次。但去年我就回去了20多次,每次往返广州和株洲,就顺路回去吃个饭。”尹建国老家在茶陵虎踞镇,离高速路口不到3公里,跟年逾七旬的母亲一起择菜,做爱吃的豆腐焖肉、血鸭等家常菜,让他备感温馨。
“父母心安,我也心稳。”尹建国说,家门口创业,让幸福变得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