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脚步藏在光影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世纪60年代的芦淞桥。 市城建档案馆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威

    现实生活中,一提起城建档案,人们总会把它和内部、机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很难想象会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城建档案依然被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久前,国际档案日,市城建档案馆举办“株洲·城市记忆”老照片展览活动,精选出上百张珍贵老照片及文字资料,向市民朋友沉浸式呈现株洲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城建档案是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大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发展,小到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这些都被真实、完整地保存在档案里。而株洲市城建档案馆里都存放着哪些档案?市民朋友们应该如何利用?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我市城建档案馆。

    株洲最早的“自画像”

    走进市城建档案馆的库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铁质档案密集柜,书香和樟脑的气味随之扑鼻而来。

    作为我市建设行业唯一的专业档案馆——现馆藏档案涵盖工业建筑、人防、消防、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地下管线等十八大类档案。

    “档案都很珍贵,所以这里面冬暖夏凉恒温恒湿。”市城建档案馆副馆长邓哲介绍,一排排档案柜中储藏的是80万余卷城建文字资料和35万余张关于株洲城市的照片,城区内大部分建筑都能在档案馆内“追本溯源”。

    随后,他打开中间的一排档案柜,拿出了一张馆藏珍贵的株洲“自画像”——株洲初步规划图。该图手绘于1956年,从泛黄的图纸上看去,当时的株洲城区规划已具雏形。

    根据规划图标注,1956年的株洲规划已经东至四三〇厂,西抵长江广场(现),北通田心,南连建宁港,另地处东南一隅的三三一厂也有记录。

    该规划图融合了当时中苏两国专家的建议,从株洲的地形、地貌、水文、交通、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城市近远期发展规划与功能分区。最终才形成了这张株洲城市规划的蓝本。

    记者注意到,该图展开面积约5平方米,每次翻阅需两人协力,实属不便。“体积太大,当时没有合适的仪器翻拍,最后只得运用无人机进行翻拍处理,方便后来电子观阅。”邓哲解释道。

    据介绍,目前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已实现数字化呈现,公众想查询城建档案,在档案馆电脑上就可进行智能化查阅。

    城建档案里有回忆

    70多年间,株洲城区发生了哪些变化?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过去和现在的一幕幕。

    翻看这些或泛黄的档案和照片,株洲城数十年间的变化一目了然,道路从狭窄泥泞变得宽阔平整,原来的棚户区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小区,湘江河上有了八座大桥……

    听说有个“株洲城市记忆”老照片展,73岁的老株洲张剑萍特地来看了看。

    站在上世纪60年代贺家土片区的老照片前,他的思绪也回到了当年。“别说五桥,一桥都还没修。”他还记得以前的贺家土,除了几家大厂子,还有一个奔龙公园(现神农公园)。

    从老照片上看,最多的就是低矮陈旧的红砖房,“这些大多数是工人宿舍,也有一些是办公楼。”张剑萍指着照片介绍到,因为当时他就住在原麻纺厂附近,后因新建芦淞大桥,他家那一片变成了高层小区。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株洲城市样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次展览汇集百余幅株洲城区的珍贵老照片,展现了株洲从不起眼的江边小镇到共和国第一批重点工业城市,活跃着田心电力机车、南方航空、株冶、株化的身影,从建设路、新华路一横一纵的东区一枝独秀,到渡口架天桥、一江两岸组团发展,呈现了株洲城市的涅槃与蝶变。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城建档案馆前期,馆藏城建老照片并不完整,各建设方也没有移交城建档案的意识。为了增加档案馆馆藏量,今年4月,特地面向全市征集了一批反映株洲城市建设领域发展变化的各类老照片。现在有了广大市民的支持,馆藏档案也逐渐丰富。

    “如今株洲变化太大了,我都有点不认得了,还好有这些老照片记录了它当年的样子。”张剑萍感叹道。看着城建档案中的一张张照片,历经沧桑却仍在不断前进的株洲让人惊叹不已。

    用“活”用好城建档案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城建档案馆先后开发建设了城建档案、声像档案、地下管线、市政基础设施等管理系统,其中,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成为省内甚至全国的示范性项目,省内及国内几十个城市来株洲交流学习。

    2012年,市住建局颇具前瞻性地牵头组织完成了包括背街小巷在内的城区主、次干道综合管线普查建库和应用系统建设,这比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时间早了整整3年。后续每年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开展新、改、扩建地下管线修补测,实现对普查成果的动态管理,确保了数据的现实性和完整性。

    因我市先行先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省住建厅还以《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编制了《湖南省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截至目前‘株洲市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累计入库地下管线长度11263公里,建立了地下管线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地下管线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姚军辉介绍,平均每年为社会各界提供管线图纸600多张。

    城建档案是直接形成于城市建设活动的原始记录,留存的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和记忆,而城建档案的价值体正在被利用的过程中。

    姚军辉表示,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加大城建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强化城建档案馆功能建设,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展现城建档案价值,收集、保管、利用好城建档案这个城市建设信息资源的“宝藏”。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