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表达边界 拒绝“按键伤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卉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

    最近的两则热门事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则是“珠峰救人”事件。株洲市民刘女士在珠峰遇险获救后,陷入“不付救援费”的网络漩涡,扑面而来的冷嘲热讽、口诛笔伐让她在身体受到极大伤害后,再次受到网暴汹涌的精神伤害。更让人费解的是,连同我市另一名同姓的男性登山者(被误认为是刘女士),以及报道过刘女士登顶珠峰的本报,都不同程度地遭遇网暴。还好,这个周末,随着登山公司一则迟来的情况说明,沉默多日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诸多“键盘侠”也自觉没趣悻悻散场。

    可武汉杨女士却没有这般幸运。孩子在校被撞身亡之后,这位可怜的母亲却被网友指责衣着整齐、妆容精致,悲痛与愤懑交织下,她纵身一跳,以最惨烈决绝的方式与这个世界道别。让人痛心的是,仍有“按键伤人”者,向着孩子父亲发出诛心之言:“260万到手,又可以娶个年轻美女了。”

    从世纪之初的“铜须门”到几年前四川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再到部分网民对江歌妈妈“骗取流量”的污蔑诽谤……天下苦网络暴力久矣。可这臭名昭著的邪门功夫为何生生不息呢?我们不妨给参与网络暴力的乌合之众们画个脸谱。

    他们之中,必然有心怀鬼胎的引领者。他们不在乎真相、不考虑言论对当事人可能产生的影响,也从来没想过要承担任何责任。他们犹如垂涎尸体的秃鹫,眼中燃烧着渴望流量、赢得关注的熊熊烈火。他们炮制出一篇篇真假信息混杂、让人一时难辨真假的网帖,冠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嵌入冲击眼球的字眼与配图,投入网络的海洋来带节奏。

    还有一批性格冲动的盲从者。有人说理智不会传染,但是情绪会,特别是激动的情绪。当进入网络世界后,一些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越来越弱,极容易受到暗示、引导与操纵。这群“易上头者”的聚集,无疑会让真正的智慧淹没在低智的洪荒之中。

    更多的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置身群体的“无责感”,让看热闹的他们通过“大胆发言”来起到“拱火”效果,推动着谣言的飞速传播与肆意蔓延。我们爱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事实是,雪崩时,也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错。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三种群体聚集之后,金钱追逐替代了真相探求,情绪渲泄淹没了理性思考,狂欢之乐盖过了善美之光……排山倒海的“吃人效应”由此产生,网络暴力呼啸而来。

    从法治的角度看,我国《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多部法律,都对治理网暴作了相关规定。治理网暴今年首次写入“两高”报告。最高检工作报告也提到,去年“坚决惩治网暴,从严追诉网络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4万人”。近日,又有消息传来——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网上网下、大屏小屏,都不是法外之地。我们热切盼望,通过专门立法、系统立法,提升法律的威慑力量,让网络秩序回归法治轨道。作为个体的我们,在参与网络讨论时,切记表达要有边界。既然已有无数先例告诉我们“事出反常必有妖”,在面对热点事件时,我们不妨缓一缓、想一想,或者干脆让“子弹”先飞一会。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