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升温,有不少人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来撰写高考作文题。有人选用了全国甲卷、上海卷作文题,“请”人工智能当“考生”。同时,还请到了一位曾经的高考语文阅卷教师,让他对作文打分。每个主题有两个考生PK,所有文章均按满分60分打分。分数和点评,为阅卷老师个人观点。
全国甲卷PK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生A:《时间的主宰者与仆人》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求如何更好地掌控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似乎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却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我对时间、科技与人类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在科技的推动下,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的工具。比如智能手机,它让我们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获取最新的资讯,甚至还能帮助我们规划出行、购物等日常琐事。再如网络购物,它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科技成果无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然而,科技发展的另一面是让我们变成了时间的仆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似乎总是在与时间赛跑。智能手机让我们沉迷于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应用,无法自拔。网络购物让我们沉溺于消费主义的漩涡,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甚至在工作中,我们也常常因为高效的工具而忽视了与同事之间真诚的交流。这些现象让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真的掌控了时间吗?还是成了时间的俘虏?
在这个问题面前,我认为我们应该明确一个观念: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更多诱惑和挑战。因此,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时,我们更应该学会自律,克制住内心的欲望,做到有所取舍。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在面对诱惑时,我们应该问自己:这件事情对实现我的目标有帮助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应该果断拒绝。其次,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身心健康。最后,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既要善于利用科技提高生活质量,又要避免成为时间的仆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时间的主宰者,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打分:47分
点评:
文章结构中规中矩,语言通顺流畅,只有个别标点错误。能完成到这个程度,其实已经跑赢大部分同学了。如果能写得更有特点一些,还有机会得到更高的分数。
考生B:《时间的掌控与奴役:技术在进步,我们呢?》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更加高效地掌控时间,但同时也有人成为了时间的奴隶。这句话让我深思:我们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是否也需要反思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工作,学习,生活,以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的时间。然而,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陷入了24小时的工作模式,不断追求更高的效率,更快的节奏。我们似乎已经成为了时间的奴仆,忘记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元素。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手段。然而,我们需要明智地选择我们的目标,并确保技术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效率,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生活的看法。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控时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陷入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断地追求效率和成果,成为时间的奴役。但是,我们是否应该让技术决定我们的生活节奏呢?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我们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掌控时间,而不是被时间所奴役。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和生活,合理利用时间,以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们还需要注重人际关系、休闲活动、身心健康等方面,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元素,而不是仅仅追求效率和工作成果。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技术的发展,并确保我们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够掌控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奴役。我们需要在技术和生活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打分:40分
点评:
这篇文章比较像大多数考场作文的样子,病句较多,尤为吃亏的是整篇文章的第一句效果就不太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表意非常重复,讲了半天,无非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这肯定会直接拉低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上海卷PK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生C:《探索陌生世界背后的动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断地探索陌生的世界。有人说,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然而,我认为好奇心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驱使我们去探索未知。
首先,好奇心确实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一大动力。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它能激发我们去了解未知领域,去学习新知识。好奇心使我们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高境界。正是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发展,从古至今,无数的发明与创新都源于好奇。例如,古代的哥白尼好奇地研究天体运动,颠覆了地心说;爱迪生好奇地研究电力,发明了电灯;乔布斯好奇地探索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创造了苹果帝国。可以说,好奇心是探索陌生世界的重要原动力。
然而,除了好奇心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促使我们去探索陌生世界。其次,求知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求知欲是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求知欲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求知欲也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当我们学会了一项新技能或者解决了一个难题时,我们会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此外,挑战自我也是驱使人们探索陌生世界的动力之一。挑战自我意味着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恐惧。这种挑战自我的精神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同时,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和优点。正如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所说:“在你觉得自己无法再走一步时,你还能走很长一段路。”挑战自我让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社会责任感也是推动我们探索陌生世界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在探索未知领域时,我们可以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社会作出贡献。例如,科学家们为了解决能源危机,不断探索新能源;医学家们为了治愈疾病,不断研究新药物和治疗方法。这些都是基于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并非仅仅是因为好奇心。
打分:40分
点评:
文章通顺,病句较少,只是字数凑得过于明显。结构方面,文章问题较大。除了“然而”和“其次”那里明显没有处理好以外,“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区别也很需要再解释一下。
考生D:《探索陌生世界之动机:好奇心之外的探索动力》
探索陌生世界是人类的天性之一,而这种天性的动力并不仅仅源于好奇心。人类探索陌生世界的动力是多元化的,包括自我提升、追求知识和实现梦想等因素。
自我提升是人类探索陌生世界的一个主要动力。人类总是渴望以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世界,去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探索未知的世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通过探索陌生世界,人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挑战自己的极限,克服自己的恐惧和不安,提升自己的自信和勇气。这种自我提升的欲望也可以转化为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追求知识也是人类探索陌生世界的重要动力之一。人类对于知识的渴求是无穷的,知识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探索未知的世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发现新的知识和技术,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探索世界的历程也是一部不断追求知识、积累知识的历史。从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到现代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人类对于知识的追求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实现梦想也是人类探索陌生世界的动力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探索未知的世界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例如,成为一名宇航员、一名探险家、一名科学家或者一名旅游者等等。探索陌生世界可以为人们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正是因为有了一颗追求梦想的心,才能让人不断地前行,不断地超越自己。
综上所述,人类探索陌生世界的动力并不仅仅源于好奇心,而是包括自我提升、追求知识和实现梦想等因素。这些动力推动着人们不断深入探索未知的世界,推动着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为个人而言,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陌生世界,不断提升自己,追求知识和实现梦想,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分:43分
点评:
文章结构规整,语言也还算通顺,本来可以得到一个中等偏上的分数。但很可惜,文章存在一种非常典型的论证问题。我们以“自我提升是人类探索陌生世界的一个主要动力”一段举例,这一段按说应该论证自我提升可以推动人类探索世界,可后面绝大多数句子都在讨论探索世界推动人类自我提升。
你知道这4篇文章哪些是真人作文、哪些是人工智能作文?
其实他们都是人工智能写的。考生A、C来自ChatGPT,而考生B、D来自百度的文心一言。
(作文打分和点评由原天津高考语文阅卷老师关友之提供)
(来源于“科普中国”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