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科工信局:做好企业研发的“引路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神通光电科研人员正在查看新产品参数。 记者/陈驰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通讯员/张新

    “下半年的订单接踵而至,这得益于产品的迭代、创新,获得了省内外客户的认可。”6月6日上午,在湖南神通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通光电”)生产线上,工人们神情专注地忙碌着,厂门前的货车正在装运,准备交付客户手中。

    为产品研发争资立项

    走进研发室,看到研发人员正在查看核实新产品实验参数。神通光电负责人刘佳仪介绍,公司深知自主研发的重要性,抛弃老旧产品,历经转型的阵痛期,才有了如今产销两旺的好局面。

    科研人员介绍,公司生产的离型柔性矿物绝缘金属护套防火电缆,采用独特的防火泥配方,经实测可以在1000℃高温下保持3小时不断电,在发生火灾时,可最大限度地赢得宝贵的时间,减少人员的伤亡和生命财产的损失;而辐照交联线缆,则是利用电子加速器发出的高能电子射线照射高分子聚合物,使其产生大量自由基,从链状结构的热塑性材料转变为立体网状结构的热固性材料,耐磨性、抗压性、抗冲击等机械性能大大提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和阻燃性,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

    刘佳仪说,产品创新,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有限,研发经费往往是横在许多企业眼前的一道坎。

    此题怎解?芦淞区科工信局获知消息后,主动与神通光电对接,指导该企业通过多个渠道争取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并积极申报国省市的科技项目,先后获得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享资金、湖南省制造强省重大产业类项目补助、湖南省研发财政奖补资金、株洲市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奖励等多项资金支持。

    还促成神通光电与湖南工大、湘潭大学等周边高校对接,初步就特种电缆加工工艺、材料配比分析、产品性能测试等方面达成合作,为神通光电源源不断输入“新鲜血液”,让企业发展迈入“快车道”。该公司技术中心去年先后被省工信厅、市发改委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企业技术中心。具备了原材料性能试验、电气绝缘性能试验、高低温老化性能试验、物理机械性能试验等产品全过程检测研发能力。

    更可喜的是,神通光电承担的湖南省制造强省重大产业类项目——通信光缆绿色制造车间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生产的主要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近期,神通光电主要专注于轨道交通系列电缆的成果转化,已实现地铁专用防火防潮通信电源线、轨道交通用防霉防潮电力电缆、轨道交通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缆等多个产品的生产,应用于深圳地铁、南京地铁、合肥地铁等多个轨道交通线路。

    正如刘佳仪所说,企业创新发展的道路,肯定布满荆棘,而他们落户芦淞,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引路人”。

    为招工揽才四处奔走

    成为入选湖南省第三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正式揭牌“精密工具研究与智能制造”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G”系列高性能钢件车削刀片斩获荣格技术创新奖…….5月底,接二连三的喜讯传至株洲华锐精密工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精密”)。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聚焦于数控刀片的研发生产,成为国内知名的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制造商,连续多年产量位居国内行业前列。根据中国钨业协会统计,该公司的硬质合金数控刀片产量,在国内企业中连续多年排名前三。现在通过5G+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公司将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提升整体竞争力,并通过院校科研与企业研发应用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产学研”和“人才培养”双基地。

    要问华锐精密的发展秘诀,该企业负责人的回答只有两个字,那就是“人才”。

    华锐精密一直秉承“自主研发、持续创新”的发展战略,注重研发队伍的建设。目前,共有研发人员近百人,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例近20%,研发费用占年营收比例近7%,且研发投入还在持续增加。

    芦淞区科工信局负责人介绍,经过华锐精密多年的人才、技术积累,以及先进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形成了在基体材料、槽型结构、精密成型和表面涂层四大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开发了车削、切削、钻削三大系列产品。其核心产品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和使用寿命等切削性能方面,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打进了由欧美和日韩刀具企业长期占据的国内中高端市场,特别是切削刀片已形成显著竞争优势。

    正是因为人才的累积,产生了质变效应。2021年7月,华锐精密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年7月,华锐精密获得“奥氏体不锈钢精车刀片槽型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高温合金加工专用PVD多元复合纳米涂层技术研究”“大型精密模具无接刀痕方肩铣削刀具的研究与开发”三个科技成果转化证书等。

    人才梯队的建设,不但要靠企业自己招揽,更离不开芦淞区科工信局的牵线搭桥。华锐精密负责人透露,每每企业因为技术工人、研发人才的稀缺而困扰时,该局就会及时收集讯息后,四处奔走、主动出击。公司有不少技术骨干就是由该局充当“红娘”引进而来。

    为科研创新排忧解难

    6月7日,记者走进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力达”),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激烈讨论着新技术的研究成果。

    总经理助理陈纪云介绍,易力达深耕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领域18年,成功研制国内首台EPS并实现批量应用,也是国内首家电机控制器一体化在EPS系统匹配应用的企业,打破了进口EPS的垄断地位。如今,易力达建有省企业技术中心、省汽车转向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开发格局,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EPS领域的龙头企业,成为占据国内市场份额20%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供应商。

    虽在行业里有所成就,但止步不前,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抛弃。

    眼下,为解决国内新能源汽车转向行业所缺乏智能驾驶转向器控制系统的瓶颈,依托电力控制器一体化技术、输入冗余技术、信号处理冗余技术、驱动冗余技术、电路容差分析技术、电子电气热分析技术、高功率密度的双绕组电机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易力达正开展“双冗余技术转向系统控制器”可靠性研究、热设计及热管理研究、控制器测试、故障诊断研究、匹配平台兼容研究等,结合国际国内车企优良的开发体系和经验,设计小型化、集成化线控EPS产品,提升产品可靠性、可制造性和自诊断性能,为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技术支撑,实现项目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助力线控转向系统(EPS)上的智能驾驶、L4级以上无人驾驶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绿色与智能,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课题。”陈纪云表示,“基于双冗余技术的汽车自动驾驶转向系统”的研发,已成为当今汽车助力系统广泛采用的主流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该科研项目完成后,新能源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将逐步替代现有的转向系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而在易力达全力研发的过程中,芦淞区科工信局也是实时关注,一旦遇到瓶颈,就主动邀请行业大咖、科研院所等共同调研,拓宽企业的研发思路。

    而这,只是芦淞区科工信局为企业研发创新工作排忧解难的一个缩影。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