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支点”撬动城市基层大治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理】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事】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罗金鹏) 这几日,芦淞区建设街道何家坳社区党总支书记毛丽芳笑逐颜开。因为,一个又一个棘手的小区问题在一群“管家”的介入下,迎刃而解。而所谓“管家”,就是30位居民代表,由他们负责常态化联系社区居民群众,随时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及时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事情。

    何家坳社区位于中心广场东北角,辖区内均是开放式老旧小区,居民楼以铁路生活区为主,覆盖火车头、文艺路百货、老武装部、天顺楼4个老旧小区及周边散户。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建设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将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与网格微治理有效融合,让居民代表走进百姓家门,直面群众呼声,走实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场基层“小支点”撬动城市治理“大杠杆”的创新实践,在建设街道全面展开。

    “我们充分发挥老城区熟人社会的特点,鼓励引导小区支部书记、老党员、楼栋长等具有一定声望的居民担任居民代表。”毛丽芳告诉记者,街道还积极吸纳长租户代表进入居民代表队伍,通过身份的认同,增强租户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序参与小区公共事务,引导租户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何家坳(网格)联合小区是芦淞区委组织部确定的散户型居民小区居民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试点小区。今年以来,建设街道党工委提出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创新推出“1133”工作法,即:一个支部解决“谁引领”、一个队伍解决“谁管事”、三支力量解决“谁服务”、三字口诀解决“怎样服务”。

    通过实施这个工作法,类似“部门联手解民忧”“父子上阵调纠纷”的故事在社区不断上演,较好地解决了福鑫大厦电梯隐患、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等居民群众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小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了整体提升,联系服务居民工作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释】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因此,社区群众既是大抓基层的直接受益者,也对大抓基层的效果有着最真切的感受。

    大抓基层不是简单地铺摊子,而是要抓好多元参与这个关键,在改革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让社区治理成效惠及更多居民群众,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是检验大抓基层成效的重要标尺。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大抓基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能真正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