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品
人才是富国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株洲,从7000人的小镇成长到现今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00万的新型城市,开放包容是这座城市最具魅力的性格,来自天南地北的人才为株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市道路,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强保障,着力引才育才、发挥人才作用,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59.8万人,其中专技人才30.1万人、高技能人才13万人。特别是2022年优化升级“人才新政30条”以来,新引进博士学历人才117人、硕士学历人才1974人、本科学历人才5991人,本科以上人才同比增加11.8%。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株洲人才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招才引智渠道方式相对单一,常规的高校行、交流会等方式难以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人才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如各类型人才引进后,学习、交流的渠道和活动不够丰富,激励考核机制不够明显,特别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安家补贴等配套政策还要进一步落实落细;三是人才结构不优,当前的人才结构应用型人才多,研发型人才少,中间层次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四是人才品牌不够响亮,在自主培养人才、创新人才集聚和流动模式、形成富有株洲特色、独一无二的人才文化品牌与相邻市州特别是长沙、常德等有差距,人才高地所应当具有的人才高度(高层次人才占比)、人才青度(青年人才占比)、人才浓度(学术和科技交流密度和频度)、人才甜度(卓越的人才文化和品牌)、人才温度(开放包容大气的人才氛围)等方面,与北上广等大都市的差距较大。
人才蔚则事业兴,事业兴则人才聚。当下株洲正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更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如何更好地引才、留才、育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一、“三思”
1.思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从区域竞争态势来看,城市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株洲横向周边市州、纵向与全国同类型城市以及发达城市人才竞争压力很大;从株洲自身发展现状来说,世界级产业的集聚呼唤世界级人才,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期待各方人才加入。要以更高的站位抓紧抓实抓好引才聚才工作,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坚持广纳人才,才能真正使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2.思动。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对人才的态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彰显城市发展的高度。对于人才的吸引培养,不能“守株待兔”式被动地守着市内人才任其自行成长,要主动求变、伺机而动。今年株洲成为全省第一个“进京赶考人才工作”的市州,下一步还将组织重点产业企业赴外地高校直聘等形式加快引进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这是大步“动”起来的表现。可以说,株洲是一座有着世界级舞台、国家级资源、产业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的城市,要充分利用自身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硬质合金等重点产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广发引才“英雄帖”、铺设育才“赛马场”、搭建用才“黄金台”,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力,让“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线城市的工资,干全球人的事业”成为株洲一张响亮的人才名片。
3.思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从改革开放以来小岗村的“红手印”到深圳蛇口“试验田”再到“南海边写下的诗篇”,每一项经济奇迹的背后都是把准了时代的变化。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要从株洲实际出发,把准时期工作重点、人才需求变化方向、人才战略层次变化,比如进一步破除“四唯”评价体系,给予企业一定的举才荐才权限,盘活编制“周转池”,打通人才编制束缚等,以其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惠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建立起实实在在的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二、“三化”
1.优化引才政策体系。探索实施新“人才30条”人才政策“加强版”,突破区域和环境因素限制,进一步拓宽招才引智渠道,特别是强化“以才引才”力度,充分发挥株洲在外人员分布广泛的优势,主动为业内同行好友宣传推介株洲搭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株洲、到株洲投资兴业。启动高端产业人才倍增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科学家引航、高精尖人才领跑紧缺急需人才集聚和民生事业人才支撑“四大工程”,面向全球招揽顶尖英才,对引进的院士等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给予大额资金综合资助。拓宽人才政策覆盖面,将市属高校、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将租房、购房、生活补贴适用范围扩大至市属高校及市县属公立医院、中学编制内新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等。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立项重大科技项目,给予足额项目资金支持。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赋予其在团队组建、科研经费使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自主权。支持事业单位实行专业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支持国有企业运用股权激励、跟投机制等加大人才薪酬激励。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优化完善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标准,实行高层次人才前置认定、按薪认定、企业自主认定等模式。加快建立人才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细化人才分类,认定ABCD高层次人才,并依据实际调整人才类别或撤销人才绿卡。
3.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借鉴制造名城“早餐会”模式,举办高层次人才高级研修班,不定期开展市领导与人才餐叙活动,让人才感受到温情和礼遇,在全市形成惜才爱才的良好氛围。加大青年人才驿站数量,供来株求职人才免费拎包入住。打造株洲人才智慧导航,实现“政策在网上、申报在线上、待遇在卡上、服务在心上”。办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配偶随调等人才绿卡服务事项,投放“优才贷”,为人才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丰富高层次人才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建立人才活动中心、人才之家、人才沙龙等多种形式,为我市各类型人才提供长期稳定的、环境设施一流的学习交流活动场所,促进人才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作者单位:市动力谷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