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BA”打响 制造名城“出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厂BA”篮球比赛现场。 受访单位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胡乐

    6月9日傍晚,株洲市体育中心一声哨响,“厂BA”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周(三天)的比赛结束,全网流量直逼4000万:这个夏天,株洲这位“钢铁直男”将为全体市民带来一个浪漫的暑期狂欢嘉年华。

    篮球场上,产业工人们脱下厂服,换上球服,挥汗如雨,激情四射。浩瀚时空,我们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当株洲还是一个7000人的滨江小镇时,在田心、三三一、四三〇、六〇一等厂矿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株洲人,他们怀揣梦想,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成就了共和国工业的娇子,也铸就了如今的制造名城。

    传承工业城市“厂矿”文化

    产业工人建设了株洲,这话一点都不过。

    “一五计划”,国家确定株洲为全国重点新建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4个国营大厂和铁道部5个大厂相继落户株洲,由此,株洲迎来第一波移民潮。

    在这个火热的大工地上:1954年,三三一厂扩建,硬质合金厂、选煤厂新建;1955年,冶炼厂、车辆厂、纺织厂、发电厂开建;1957年清水塘化工厂、铜塘湾玻璃厂新建;1958年,桥梁厂开建;1964年,田心扩建机车修理厂……

    在三三一厂,工程师们吃在工厂、睡在工厂,历经5年,新中国第一枚空空导弹——“霹雳一号”问世,中国的歼击机挂上了自己的空空导弹;

    在田心株机厂,工人们靠着双手,在3个月内,硬是把新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的车体、转向架用手工敲打、焊接了出来;

    ……

    当年弱小的小城,爆发出了强大的能量,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350余项“第一”;当年的产业工人,凭着一腔报国热血,写下了令人惊诧的“工业传奇”。

    株洲因厂而立,因制造而名。谈及为何要举办“厂BA”,株洲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天元区委书记邬凌云说,“传承株洲这座城市的厂矿文化基因。”

    6月11日晚,株硬集团(六〇一厂)首战对决北汽集团,3分憾负。株硬集团的6号球员唐凯并未灰心,今年38岁他,曾经和同事夺得公司内部篮球比赛的冠军,敢拼就有机会赢,他不愿往事重现。

    1988年,株洲市职工篮球联赛,那一年六〇一厂实力能够冲击冠军,但在最后只剩下六秒钟时,被原株洲化工厂储卫国一记三分绝杀。

    辉煌时期,株洲的厂矿篮球队数量达到了七八十支,被称为“篮球城”。

    老一辈产业工人的体育精神,通过“厂BA”得到传承,而他们工作上的刻苦、奋进也在车间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匠人”。

    脱下球服,穿上厂服,唐凯来到公司的智能生产线,查看蓝钨的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当年,他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株硬集团,为了跟上同事的业务水平,自考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函授本科,如今已是装备物资部原料采购主管。

    即便在首战中大胜对手,自己拿到15分的高科集团员工易鹏程,工作日一上班,便一头扎进了园区企业亟须解决的各种问题中。帮助球队获胜,他只需正常发挥,但服务好企业,定要超常发挥。

    塑造制造名城品牌

    “厂”,是昨日的荣光,“厂”,也是今天的骄傲。

    从“厂里”研发出的直线电机和电磁铁,是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由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经历了5年的自主攻关研制;

    从“厂里”飞向高空的探空气球,一度成为全网讨论热点,研发者是全国2家探空气球生产企业之一的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

    ……

    不论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还是“日行八万里”“武装到牙齿”,抑或是“千年窑火红”“株衣天下服”……“理工男”株洲的务实、硬朗、刚强在“厂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李强总理离京首站抵株调研考察,到后续全国各省、城市接踵而至的调研,因工业而盛的株洲,在加速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道路上一马当先,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

    去年11月,工信部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其中,株洲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携手晋级“国家队”,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生长”于这些产业链上的“株厂”,有不少是国内的“尖子生”。

    去年8月,在工信部公布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株洲有21家企业晋级,全市累计入选企业数量达58家,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按照每1000亿元GDP对应的重点“小巨人”数量计算,株洲的单位密度居全国第一。

    同时,一些“株厂”还要代表中国冲击世界一流。

    今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株硬集团、株洲中车时代电气榜上有名;还有一家上榜企业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去年2月在株洲设立了分公司。

    从政企早餐会,到高新区企业大会,“厂”成就了株洲,株洲也一直把“厂”当成“掌中宝”。

    如果说株洲的政企早餐会,吃出的是烟火气,聊出的是发展味;那么激情澎湃的“厂BA”,拼出的是制造名城的实力,打出的是幸福株洲的魅力。

    随着比赛的进行,衡阳、湘潭的游客慕名而来;新华社、中新社、工人日报、央广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央媒、省媒纷纷为“厂BA”打Call;全网流量逼近4000万,“#厂BA”跻身抖音热榜TOP51!

    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实力大于名气的株洲,有望借助“厂BA”走向流量的顶峰。

    凝聚市民对城市的热爱

    “厂BA”唤醒的,不只是工匠精神,还有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和热爱。

    株洲人对“厂”有着独特的感情。在计划经济时代,株洲就是由各个“厂”构成的,每个厂就是一个小社会。出生在厂里的医院,上学时,厂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应有尽有,工作在厂里,住在厂建的宿舍,一些大厂甚至还有殡仪馆。简而言之,一个人从生到死,都是在“厂”里。

    同时,每个“厂”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电影院、滑冰、书法等应有尽有,每个周末都有活动或比赛。在很多70后、80后的记忆中,厂矿的小孩运动能力都非常强,厂矿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体育运动人才,如羽毛球世界冠军郑波、羽毛球省队教练张稳,就是从三三一厂走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株洲厂矿的社会职能逐渐被剥离,“厂”只有生产功能,由此株洲的厂矿文化慢慢消失。

    “厂BA”的举办,就是要给市民一个“粉红色的回忆”。

    在“厂BA”举办地体育中心,株洲工业印记和城市印记展既留住老株洲的灵魂,又洋溢出年轻的城市味、幸福的株洲味,让前来看球市民流连忘返;与球场一墙之隔,占地3000平方米、100多个摊位的神农烟火巷,成为株洲最热闹的美食聚集地;灯光、人海、音乐、舞蹈、啤酒,“篮球嘉年华”把“体育+娱乐”带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把“篮球+音乐”的激情推向整个城市。

    作为“厂BA”的举办方,湖南天易集团总经理文钢举坦言,现在的头等大事,就想着怎样让株洲市民过一个不一样的周末。“‘厂BA’除了挖掘厂矿文化,还要引起市民的共鸣,提升城市的凝聚力。”文钢举说,“厂BA周边”就是让老百姓快乐起来,一起吃喝玩乐,一起享受生活,激发市民对株洲的热爱。

    篮球搭台,文旅唱戏,株洲“厂BA”在唤醒回忆的基础上,更是升腾起城市烟火,打造出全新城市文化IP。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