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精神火炬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宋芋璇 通讯员/谭红 吴梦婷 图/受访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靠制造业起家的株洲,也要靠先进制造业走向未来。60多年前,我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在这里下线、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这里试制成功;如今,这里又崛起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等两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株洲的科技工作者一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从未松懈,扎实前行,跑出了“加速度”、创造了新奇迹,书写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篇章。

    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我们谨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株洲市科学技术协会

    吴文慧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专家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运载装备电子控制系统架构、硬件电路设计等研究。曾获湖南省首届“卓越工程师”。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外观专利7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参与国家科技项目3项。

    2006年7月,我读完硕士回到家乡,加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在17年的研发历程中,作为核心工程师,完成了从“和谐号”到“复兴号”高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研制,通过自主创新解决了一系列工程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为我国高速列车从跟随到领跑作出了应有贡献。参与研制的车载实时以太网等多项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一名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幸能够扎根家乡,在美丽株所成长成才,我愿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集聚贡献力量,矢志担当!

    曹凯凯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主任设计师

    承担国家级、省级和其他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50余项。曾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中车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奖项。曾获湖南省首届“卓越工程师”“中车资深技术专家”等称号。

    2012年博士毕业后,我入职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年来长期致力于高性能聚酰胺及聚芳酰胺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工作。针对该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存在巨大“卡脖子”风险,我带领团队相继攻克多项技术难关,科研成果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湖南省石化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有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证了国内重大装备的供应链安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将继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挖掘未来产业突破点,为打造“制造名城”金名片做出更大贡献。

    王 红

    湖南阳东电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

    全国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层骨干人才。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获得授权专利11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各1项。

    2009年8月,我入职湖南阳东电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电瓷绝缘子设计开发及配方技术研究,为公司绝缘子产品从高压到超高压,再到特高压不断升级打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7年至2019年,我先后参与研制的等静压成型坯体的釉配方和淋釉工艺等项目,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小时候接触到牛顿、爱迪生等科学巨匠的故事,点燃了我的科技梦想。长大后,如愿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更有幸能在一个科技底蕴浓厚的城市工作。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将更加积极地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贡献自己力量!

    李剑峰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专家

    主要从事硬质合金方向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株洲市“小荷”行动专项支持对象。

    株洲是一个能干事业、能够干好事业、幸福感满满的城市,这也是我读完博士后选择回到株洲的原因。建宁驿站、职教城、动力谷、智轨列车……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呈现在眼前,在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引领下,株洲正朝着制造名城迈进。

    一项技术的攻克往往并非一朝一夕,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定心和耐力。株洲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各项人才政策落地,政府的服务更加便民利企,硬实力和软环境同步提升,都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我们科研工作者定能攻坚克难,当好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担当!

    马云荣

    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院长

    承担或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获得授权专利2项。株洲市“小荷”行动专项支持对象。

    2019年3月,我入职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中大型无人机技术和应用领域。2019年,我带领团队进行全复合材料固定翼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克服了强侧风干扰下的浅下滑侧偏控制等技术难题,自研中大型无人机前轮减摆和转向控制系统等,并于2021年7月成功首飞,获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及奖励”。2022年,我负责大众汽车(中国)委托的垂直飞行器项目(eVTOL),依托我省垂直起降无人航空器技术优势,完成了原型机首飞,填补了高功率比航空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空白。

    面向未来,我将为研制自主品牌、安全可靠的通航产品不懈努力,为民族自主通航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罗 媛

    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德国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访问学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株洲市“小荷”行动专项支持对象。

    我的研究方向是桥梁结构可靠性评估及桥梁结构数字孪生与智能管养。近年来,株洲市出台了系列人才政策,引导高校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集聚人才的良好氛围,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探索经验模式。科研课题的资助及量身定做的培养计划让被资助的科技工作者得到更多的优势资源支持,对高校学科建设有重要帮助,对我个人科研工作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付 勇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PHM工程师

    先后以核心成员的身份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8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共申请发明专利11项,参与出版学术专著2部。湖南省“小荷”人才专项支持对象。

    我在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担任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工程师一职,参与改进了传统用传感器获得在线数据的采集方式,通过数百次实验尝试,用机电设备自带的控制信号数据进行后续分析诊断,并成功预警了多次真实案例,开创了行业的先河。后续我也将继续耕耘,扩大应用场景,进一步验证完善这项技术。

    小荷才露尖尖角,静待盛夏花满堂。省“小荷”人才项目,支持刚起步的年轻科技人员,极大激发了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潜能。我也将继续深耕于中国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的建设当中,弘扬新时代青年人的科技精神。

    罗琼枝

    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化药所分析研究员

    长期从事化学药品研发工作,株洲市“小荷”行动专项支持对象。

    2018年7月,我入职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化学仿制药项目的药学研究工作,在化学药品质量标准方面开展了创新研究工作,参与完成了缬沙坦片、拉米夫定片、非那雄胺片等制剂工艺、质量标准、中试生产等各个环节的重点研究,开展了生产样品与临床样品的一致性评价等,最终获批上市。作为一名药品研发人员,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遵守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始终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科学研究的直接目标和动力,为药品的质量研究检验奉献了力量。

    近年来,我市支持科技人才发展的各种战略,是对研发人员的鼓励,是对创新工作的激勉,更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他们心中的科学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在中华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科学精神,于润物细无声中,融入每一个人心中。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本报邀请了几位与科技工作息息相关的代表人物,他们有的是扎根一线的科学教师,有的是在高校深造的科技储备力量,有的是热爱创新的“科二代”,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实践。

    讲述人邓李飞

    株洲市第二中学科技创新教研组组长

    九三学社群丰支社主委

    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基层科技老师作为科学传播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将科普教育融入课堂,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和最新科技成果,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关注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注重科学精神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开放与协作并重,勇于质疑与创新,重视责任与实践,坚持求真与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常鼓励学生敢提问、勤思考、多实验,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断地质疑和探究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加强科普教育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从学校丰富的科普活动,到各类科普场馆和科研院所提供的优质科普资料,再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需要运用好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种科普教育资源,丰富科普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一名基层科技教师来说,科学精神和科普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让创新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讲述人陈挺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硕士在读

    科技老师邓李飞的学生

    小时候,常听长辈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科学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怕”到“不怕”的过程。祖先因为不了解自然规律,才会以为是龙王施水,雷公鼓雷,认为神仙控制着世界的运行。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下雨打雷不过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认知也从主观走向客观。科学精神就是这样一种用理性去分析事物的精神,不论问题有多复杂,只要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去总结规律,就终有能解决的一天。

    目前,中国在各个科学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是科研大国。但是,国内科研水平还不是顶尖,创新还存在不足,如在芯片领域就存在着制造链不全、软件工具自主性低等问题。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相信,困难中存在着新的发展动力,问题中隐藏着新的科学知识。

    事实上,问题越复杂、越关键,就越具有研究价值。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知识得以积累,个人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国家的科学技术也取得突破。尽管就个人来说,可能穷其一生才能够在一个细分领域上做到前无古人,但正是通过每个人的不懈努力,国家才能够日益强大。我想,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这就是对祖国最好的回报了吧。

    讲述人王子臣

    醴陵市阳三石小学五年级学生

    科技工作者王红之子

    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有很多,如阿基米德、李时珍、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成就,除了过人的天赋以及勤奋地工作外,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带着人类走向真理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当然,天上不会掉馅饼,什么都是有代价的,在探寻真理的路上,也会有很多艰险。比如古代的李时珍,徒步千里,尝尽百草,才能给后人留下《百草纲目》这煌煌巨著。现代的以钟南山爷爷为代表的科学家们面对质疑,以巨大的勇气带领我们“打跑”了新冠病毒,战胜了疫情。

    为什么科学家们会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呢?他们也是人,当然知道有危险。可坚持真理、不轻言放弃的科学精神引领他们穿过探寻真理的荆棘丛。就算会受伤,就算会流血,那也值得。

    就像《三体》结尾中提到的,虽然相对浩瀚的宇宙,我们是一群“虫子”,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精神探究世界,我们终会找到真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