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家族》剧照。 受访单位供图
罗遇真
前几天,在神农大剧院观看了由莫言作品改编的原创话剧《红高粱家族》,导演为牟森。我十几年前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这部电影曾扬名柏林电影节,喜提金熊奖,影响非常巨大。我至今想起《红高粱》脑子里仍有一片火焰那样热烈的红。
原以为在观看话剧的时候会先入为主,将电影情节、演员、台词与话剧里的对号入座相互比较,但进场看了五分钟之后,我发现话剧版完全不同,甚至某些方面毫不逊色,尤其演员那声如洪钟中气十足的台词功底,那出神入化毫无痕迹的演技,简直叫人叹服。到底是真刀真枪的表演,一举一动一腔一调相当专业,拿捏得滴水不漏,仿佛就站在原著人物面前,就身处那个时代那个场景,真像是穿越其间与他们相见了。看多了影视作品里某些连句台词都说不清、喜怒哀乐一个语气、美颜滤镜玻尿酸整容脸的僵硬表情,在现场亲眼感受演员与作品的魅力,显然更打动人心。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满意的作品,这部话剧通过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讲述了“我”的爷爷余占鳌和“我”的奶奶戴凤莲(小名九儿)跌宕起伏酸甜苦辣的一生。本剧采用分段演绎的方式,用“颠轿”“酿酒”“伏击”“留种”等桥段串联了几十年发生在高密东北乡里的故事。无论演员演技、台词、氛围,还是声效、服化道、灯光,都相得益彰,为现场观众呈现一场水准极高的话剧,剧中有宏大的主题,深刻的情感,有民族、家族、个人、群体,有生活、生命、生死、命运。
莫言写出了很多基于现实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他对这个世界不美化,不唾弃;不顺从,也不放弃。他笔下的人有血有肉,鲜活立体,既没有滤镜也没有标签,直白地呈现他们难以直视的灵魂与粗糙真实的活法。这是一种深刻的揭示,高级的人生观,因为他认同并审视这个世界与人性的复杂,人不只有好坏,事不只有黑白,这才是对待世界成熟的看法。
莫言非常诚实地写出了那时代的千疮百孔,人的颠沛流离、人的爱恨情仇、人的艰难抉择、人的坚毅顽强、人的无能为力、人的生离死别……剧中“我爷爷”余占鳌从一个小小的伙计开始,看遍人世沧桑,成为高密东北乡带领人们英勇抗日的司令,与“我奶奶”的感情也是经历沧桑与分离,一生可谓跌宕起伏饱尝辛酸。用现在的眼光去看那段艰难动乱的岁月,我们会有一定的隔阂与疏离,尤其对于一出生一睁眼就看到科技狂飙的美丽新世界的零零后青少年,对待苦难与历史的认知肯定大有不同,那么如何使描述过去的艺术作品让更多人最大限度地接受和理解呢?用情,用真,用灵魂的力量,莫言不粉饰,也不审判,只呈现,因为这已经足够叫人看见,听见,并引发思考与共鸣。这是拉近艺术作品与观众距离的最基本因素。
我个人认为导演做得很好,演员也个个演得很好。经由他们的台词声表传情达意,用他们近在眼前有血有肉的表演,我们仍能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几十年前的“人的呼吸。人的生存,人的命运。”因而,好的作品无论过去多少年,只要它确实书写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了有血有肉的人类情感、书写了人所共知人所共有的心灵历程,就是了不起的作品,但这确实很难,因为我们看到的很多作品没有血肉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的,那样的东西没法穿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