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 解“拍黄瓜”困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任远

    【关键还是要从法律源头上解决问题。】

    最近,市餐饮行业协会公布的一份文件引发热议。有职业打假人以餐企销售“拍黄瓜”等凉拌菜又无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证为由,频繁举报餐企获取高额赔偿。自2020年至今,该协会收到类似举报49次。在笔者看来,职业打假背后藏着的问题值得深思。

    对“拍黄瓜”等凉菜进行职业打假是否有法律依据?答案是有的。根据相关法规,餐饮单位若要经营凉菜制品,《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项目必须有“冷食类食品制售”一项,否则则属于超范围经营。冷食类许可的要求,需要一定面积的独立空间,具备二次更衣的消毒设施,空气消毒设备和独立的空调。

    但在餐企看来,办理冷食类许可证的门槛高,置办设备的费用可能拍一年的黄瓜都赚不回,而“拍黄瓜”又是简单常见的家常小菜,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正因如此,也有基层市场监管人员提出对于“无证拍黄瓜”这样的轻微违法行为应审慎监管。可究竟怎样才算“审慎监管”?其中的度又该如何把握?在法规面前,面对证据齐全的打假举报,市场监管人员又如何做到置之不理?

    在笔者看来,审慎监管并不能化解因职业打假而产生的执法困境,关键还是要从法律源头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要统筹考量食品安全和餐企的实际情况,对食品经营许可程序进行优化。要么根据实际情况简化设备要求、放低办证门槛,要么将“拍黄瓜”等确实不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日常冷食划出强制行政许可之列,让“拍黄瓜”销售不再难。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