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明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到人民中去——人民艺术家刘文西画展》在株洲美术馆隆重开幕。我作为一个美术爱好者,接连两次去观看。第一次去,是参加画展的开幕式;第二次去,是陪同湘潭日报的同仁们。每次去,我发现展厅总是人头攒动、川流不息。有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观赏,一边勾临;至于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作品的观众,更是不在少数。
为什么刘文西先生的画作这么受人喜爱呢?我想不外乎两点: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画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二是画艺精湛,幅幅生动传神,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首先谈谈他画的题材。本次画展共展出刘文西作品50余幅,可说幅幅没有离开“人民”,即算是画领袖,他也幅幅突出了领袖总在人民中间。如他各个时期创作的《毛主席和牧羊人》《毛主席到陕北》《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毛主席和小八路》《知心话》《在毛主席身边》等,幅幅笔精墨妙,生动有情,难怪在1960年,当《毛主席与牧羊人》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时,毛主席看到了高兴地说:“文西画我很像……”
刘文西不但画毛主席惟妙惟肖,画百姓也是十分精准到位,十分生动感人。一句话,刘先生在创作画领袖与人民时,真正做到了把对领袖的爱、对人民的情,全倾注在笔端,全描绘在画里。
1957年,在浙江美院还未毕业的刘文西为完成毕业创作,他首选便是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写生。在这里,他被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所感动,被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勤劳勇敢、质朴善良的人民所打动。第二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西安美术学院任数。在西安,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工作了61年的他,先后100多次去陕北写生。在20多个县市区里,其速写画稿就有3万多张。回来后,他以此为素材,创作出以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当地风土人情的画作多达上千张。这期间,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毛主席到陕北》《转战陕北》《毛主席和牧羊人》《陕北人》《祖孙四代》等。
艺术源于生活。一个画家,只有长期坚持深入生活,长期坚持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他才能创作出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人民的作品。刘文西先生,可说是我们画界的时代楷模!
正由于刘文西先生爱画领袖、爱画人民,正由于他“画我很像”(毛泽东语),1997年,他接受到一项特殊任务——绘制我国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头像。其实,刘文西先生一生不曾见过毛主席,而他过去画毛主席极像完全是凭他长年的深入生活,长年的扎根人民。像他25岁创作出的成名作《毛主席与牧羊人》,就是他当年在延安河边写生,看到一个牧羊老汉赶着羊群从沟坎上走过,老汉头系羊肚手巾,腰扎紧皮袄,满脸皱纹,胡子拉碴。此时,他又想起上次到杨家岭写生,与5个农民交谈他们当年见过毛主席的情景,于是叠加一起,创作出了这幅传世之作。而这次要画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头像,他接到任务后搜集了大量的毛主席照片,但都不满意。最后完成这幅毛主席画像,全是靠他独立创作。如今,这幅刊印在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主席画像,成了我国印刷量最大、使用率最高、观赏者最多的画作。
观展后我陷入了沉思,回来后查阅相关资料,原来我们的人民艺术家刘文西先生家里,一直珍藏着一本泛黄的读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那是17岁的他,第一次读到这本刊物,从而坚定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与一生的艺术信仰。以致后来几十年,刘文西先生始终献身于大西北,始终扎根于黄土高坡,并以赤诚和饱满的热情,践行着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从而创作出了数以万计的、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精品力作,从而以他为首的黄土画家们,开宗立浱,创建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最有影响、最有实力的艺术流派——黄土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