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工人为何能成“早餐会”座上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5月7日“早餐会”现场。 记者/刘震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春林 通讯员/王忠祥 何杏

    “备受鼓舞,责任重大,信心满满。”“在株洲受重视、获认可,有用武之地,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5月7日,株洲市第21次“制造名城早餐会”举行,柳祥国、吴哲等6名产业技术人才代表与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等市领导共进早餐,畅谈如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培育制造名城。产业技术工人为何能成为市领导座上宾,他们都聊了些什么?

    看来历:都是产业技术工人的杰出代表

    4月27日,我市隆重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号召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实干托举梦想,朝着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奋力奔跑。仅仅过了十天,产业技术工人就成了“制造名城早餐会”的主角。

    6人均来自制造业企业,他们分别是株冶集团锌冶炼高级技师柳祥国、中航南方特级技师邓元山、中车株机高级工程师文照辉、株洲联诚集团焊工吴哲、中车株所模块制造一部部长刘少杰、澳维科技工艺员贺攀。

    柳祥国是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选、全国劳动模范。他坚守一线岗位30年,总结出30余项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1亿元。“柳祥国劳模工作室”先后培养优秀班长、技师21名,优秀实习生67名,攻克技术难关11项。

    邓元山是湖南省劳动模范、湖湘工匠年度人物。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多型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加工难题30项,完成500多个新编程序的首件加工调试和工艺改进。邓元山劳模创新工作室申请专利18项,培训操作人员5600多人次,培养出13名高级技师、15名技师,1名全国劳模、2名省部级劳模、3名市级劳模、4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文照辉是湖南省劳动模范、株洲市首届工匠年度人物。他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照辉工作室”连续三年获评株洲市“优秀大师工作室”,累计带徒14名,培养出技能专家8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5人。

    刘少杰是“株洲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共完成25个技术课题研究实践,推出28项先进操作法,为公司降本增效近千万元。其领衔的“金蓝领创新工作室”和“株洲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了21名技师和41名高级工。

    吴哲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以打造焊接“特种部队”、助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为目标,带领同事苦练减振器焊接“枪法”,出色完成了复兴号高原动车组减振器等生产制造任务。

    贺攀是株洲市劳动模范,他来自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株洲市瞪羚企业,扎根生产研发一线10年,完成10篇专利的申报,推动公司膜材料产能翻番。

    毫无疑问,他们是工匠、劳模中的佼佼者,努力践行着技能报国梦;他们爱岗敬业,创新实干,为公司创造了数千万、上亿元的价值;他们倾囊相授,带出了一批批高徒,使得一手绝活得以薪火相传。

    聊成长:临时工干成了“大国工匠”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一个人才可以带活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可以打造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可以成就一项事业。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梳理这些工匠、劳模的成长路,我们发现,他们爱钻研,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但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株洲,以深厚的工业底蕴、成熟的职业教育、先进的产教融合理念、广阔的竞技平台,助力他们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柳祥国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生产一线,从一名“小白”淬炼成了锌电解精炼高级技师。“从一名临时工成长为全国劳模,我以前想都不敢想。”柳祥国说,作为一名产业工人,他要感谢这个时代给了技能人才广阔的舞台,感谢株洲这片沃土给了产业工人不一样的天空。

    刘少杰的大国工匠梦源于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2003年,刘少杰考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三年,来自企业的专家和工匠,经常走进校园授课,让他了解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让他掌握了更多实操技能。

    吴哲是依靠企业成长起来的工匠典型。21岁入职前,他只在培训机构进行了焊工培训,更多技艺是在岗位上获得。2013年参加全市的职业竞赛时,公司全力支持,一个月脱产训练,工资不变。“正是因为公司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舍得投入、大胆放手,才让企业内部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生产标兵和技术骨干。”吴哲说。

    在株洲,吴运铎、李临庄、易冉、柳祥国、邹毅等“大国工匠”的名字时常被人们提起。一代又一代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的高技能人才,赋予了这座城市特有的现代工业气质。

    在株洲,每一位技能傍身的人才,都能以专业技能和过硬实力,在职场大展身手,意气风发地在人生道路上“弯道超车”。

    谈建议:多措并举“引培留用”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800多年前,理学家朱熹长途跋涉来到长沙,与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栻上演了著名的“朱张会讲”。两人同游南岳,分袂株洲。“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张栻在《岳麓书院记》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2023年5月7日的“早餐会”的主题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培育制造名城”,与此一脉相承。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以超常规举措精准引才、系统育才,需要培养集聚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围绕产业链建强人才链;不拘一格科学用才、用心留才,则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自主培养。

    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市上下紧扣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新政30条”为引领,主动出击,多次前往北京、贵州等地招才引智。“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线城市的工资、干全球的事业”已成为众多高校毕业生的共识。

    邓元山建议,加大对株洲城市雇主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株洲在高校和社会层面的影响力,引导更多技能人才落户株洲;优化重点产业引进“985”“211”院校的硕士、博士等优秀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株安居创业。

    如何培育人才?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内已建立轨道交通、航空、服饰等10大重点产业特色专业群,10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规模常年保持10万人,年均培训学生人数10万以上。连续9年组织开展“技能天下”职业技能大赛,累计有105万名一线技能劳动者和在校学生参与比赛,淬炼出一批批“株洲市技术能手”。

    文照辉建议,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健全校企实习制度,引导企业与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带动中小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通过优化税收等方式,鼓励企业接收职校学生实习与实训,提升职校学生实操能力。

    如何留人?继续实施“株洲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推动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贯通,实现职业资格与职称制度有效衔接。

    贺攀建议,职称等评级方面,破除学历、论文条条框框,重点考虑员工在企业或行业内的成就。

    刘少杰建议,高层次人才认定时,能够给予能工巧匠、产业技术工人更多的比例;突破现有的行业职业标准等级设置,给予特有职业(如半导体芯片制造工、汽车装调工等)评估与认定,立足现代产业体系培养高尖精技能人才。

    如何用人?产业技术工人来源于车间,成长于一线,但不甘于一线。吴哲建议,优秀的一线技能人才可以往管理类或技术类人员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

    柳祥国建议,设立株洲工匠日,营造技能人才“赶学帮超”的浓厚氛围;设立株洲职工科技成果奖,定期开展全市职工科技成果评选活动,激励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每年对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专家工作室进行综合评比,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做得不好的限期整改。

    湖湘大地自古英才辈出,我市人才资源总量已达70万人(专技人才30.1万名、高技能人才13万名)。我们有理由相信,株洲将以更高远站位、更宽广视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汇聚人才力量,勇立发展潮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