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在外的湘攸土纸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王厚成

    湘攸土纸即攸县土纸,是攸县乃至湖南省有名的历史名牌产品。

    攸县以农立县,又是农业大县,自古以来南竹资源丰富,全县有竹林二百多万亩,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故而土纸生产历史悠久。攸县早从唐代开始土纸生产,工艺源远流长,生产的土纸别具一格,早已扬名在外。据《近代中国实业志·上篇》载:“湖南省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口土纸,此时湘攸土纸已是驰名省内外的优质产品。湖南出口的土纸中,湘攸土纸占重要地位。”

    清末至民国时期,攸县土纸是一门很有生命力的手工产业。1941年,县内有生产湘攸土纸的大小纸槽300多个,当地人称它为纸棚。因为它是在茅厂棚里作业,故在兰村与漕泊的临界处,还有“老棚里”的地名相传至今。几百个小纸槽(棚)遍布在漕泊、鸾山、兰村、黄丰桥、柏树下、酒埠江、湖南坳、高枧、凉江、银坑10个乡。建在老漕、漕联、桃源、东院、利洞、富厚、泉塘山、天宝岩、幽居、阳升观、田坪、下湖、羊古脑、辽叶垅、东塘、白石冲、上坪、下坪、金水冲、陇上、陇下等68个村落。大多是一户一槽(棚),也有极少数合伙的,个别的如龚福成在阳升观办有纸厂,共有纸槽10多个。每个纸槽4-6人生产,全县有1600多造纸工人,年产土纸约四万石(每石10市斤),品种有湘包纸、点张纸、老仄纸、时仄纸、白果纸、玉版纸、官堆纸、二贡纸、大九钱、小九钱、皮纸、小纸等,用于文化事业,商业包装,日常生活以及敬神、迷信各个方面。尤其是湘包纸、点张纸、时仄老仄纸用途广泛,销量很大,销往省内长沙、湘潭、衡阳等地和广东、江西、湖北、河南等省。皮纸生产难度大,是湘攸土纸中的稀有产品,既可用于代玻璃糊窗户,又可用于作谱牒印刷和鞭炮引线,还可用于娱乐制字牌玩,更是抢手货。故在不少销售土纸市场上流行“湘攸土纸好,家用少不了”的美言。

    从前生产的湘攸土纸,都是手工产品,工序挺复杂,技艺很讲究,劳动强度大。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备料、打氹,下氹,踩料,打槽,抄纸,榨水,烘焙,包装,成捆,盖印等十多个环节,其中有不少奥妙之处。如备料要“竹子不吃小满水”,意思是“小满”节前趁新竹开齐了尾时,就要采伐嫩竹做原料;下氹沤制的原料要去掉表面青皮,沤制的腐剂要用上年的老石灰;踩料要做“抢水”,即一个月后开始踩。踩料之前要验料,以食指能插进料堆,并能否用手掌擦成糊状为佳。整个工序中,踩料是最苦力活,踩料时要一手拄拐棍,一手扶外棒,侧着身子,单脚踩踏,整氹串踩,脚力均匀,左右逢源。烘焙纸张又是一门技巧活,靠的是手功和肘力,起湿纸,背潮纸,揭干纸都要手势快而里手行,不使纸张损坏,平坦完好,确保质量。包装时,要锯去毛边,90-100张为一刀,25刀成一捆,用子篾捆扎,边口打上石灰,盖上厂家厂号,才可入库待售。由于湘攸土纸程序到家,质量可靠,所以逗人喜爱。

    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人为西汉蔡伦,为了造出好纸,攸县的造纸都尊蔡伦为祖师爷,在鸾山,瓦塘铺和凉江、山关等地还建有蔡伦庙,有的纸棚列有敬奉蔡伦宗师的小神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