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 如何汇通城乡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邓伟勇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合作社在活跃城乡物资交流、繁荣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固有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的弱点使得整个系统的经营日益萎缩。

    改革才能重生。株洲自2016年启动供销合作社改革,到现在成效几何?又有哪些短板亟待补齐?记者从市人大农业农村委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找到了些许答案。

    【成绩】

    培育全国标杆社30个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供销合作社要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株洲改革步履坚定:破除“守株待兔”的陈旧思想,主动走出去寻找顾客。

    在为农服务方面,在8个乡镇和51个村开展“三社合一”综合改革试点,构建了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批改革样板。

    在社企分开方面,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强对社有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市供销合作社控股企业株洲正本弘源公司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多万元,获评“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等多项荣誉。

    目前,株洲已培育全国标杆社30个,醴陵市荣获全国“百强县级社”。株洲如今的供销合作社,正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先看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其中攸县截至2022年底,累计实现土地托管服务面积28.6万亩,惠及农户超5万户。

    再看农资保供服务。以农资储备配送中心为核心,发挥三级供销网络优势,实现农资供应进村入户。

    遍布各地的基层社,还加强与涉农经营服务主体合作,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日用品入户问题。比如醴陵市供销惠农公司累计销售额8900万元,与邮政、三通一达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在辖内40个村开展“供销+快递”服务。

    【短板】

    基层社盈利占比仅五成多

    市场经济下,供销社将生产、运输、销售以及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有机结合,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更为城市保供助力。

    改革至今,我市已分别建立乡镇、村级基层供销社74家、945家,为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细数起来,短板仍不容忽视。

    调研发现,这些基层供销社大都存在开拓市场、参与流通的能力不足,缺乏竞争力。在统计的233家基层社中,2021年盈利只有133家,占比57%。

    在调研组看来,基层社缺乏“造血”能力,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资本参与少、金融支持不多的外在原因,更多是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服务范围较窄等内部原因。

    比如,在与农民利益联结方面,基层社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还不够,出资入股农民合作社比例还不高,与农民在组织上、利益上的联结不够紧密。

    服务范围上,基层社惠农综合服务基本上以日用品消费、农资供应等几项经营业务为主,农产品加工服务和农业横向功能拓展服务欠缺。

    【启示】

    加快提升“造血”能力

    株洲供销合作社如何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从供销社改革成功的地方,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长沙县路口镇基层供销合作社,坚持做优传统流通服务,重点开展农超对接、电商交易等业务,建立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通过整合资源,组建青岛西海岸供销集团,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等传统业务外,积极拓展电子商务、投资、康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2022年,公司实现销售额47.8亿元,同比增长10.14%。

    也有科技引领发展的。黄山市供销集团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确定了“三不上”的投资原则:凡是与民争利的项目不上,凡是不可持续的项目不上,凡是没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不上。近年来年均营业收入近4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5亿元。

    做强传统业务、开拓新兴业务、提升“造血”能力,株洲也在不断探索。

    近年来,我市开启“村级供销合作社+”模式,有效衔接了小农户和大市场,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畅销。比如,炎陵黄桃畅销海内外的背后,就有供销社的鼎力支持。

    4月24日,全市“三社合一”综合服务大联盟成立,目的就是以生产合作社、供销社和信用社“三社合一”平台为载体,在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金融惠农等方面汇聚合力。

    市供销社还成功争取将我市纳入湖南供销“1+5+N”冷链系统建设工程布局,渌口区争取到湖南供销集团5亿元冷链物流项目落地……这些都为提升供销社汇通城乡能力,更好服务“三农”打下了坚实基础。

    株洲供销合作社,正大步走在春风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