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超平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当前,我国正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但前进征程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这些都要求我们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围绕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结合实际确定调研内容。
记好“五字诀”,调出真问题。搞好调查研究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深、实、细、准、效”五字诀牢记在心、付诸行动,掀起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调查研究之风。“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到任3个月就走遍9个县,就是去深入田间地头解决问题。“实”就是作风实、办实事。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就习惯不打招呼,直接下乡、下厂、入户,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细”就是深入分析各种问题,掌握全面情况。调查研究就是要看得细、查得全,要有总书记七下晋江的“劲头”,“晋江经验”才会跃然纸上。“准”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问题关键抓起。“效”就是解决问题要出实招、见实效。有些单位搞调研“虎头蛇尾”,前期“十月怀胎”功课足,“一朝分娩”的决策却迟迟难产。我们搞调查研究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单位,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在拉家常、心碰心的交流中感知群众冷暖、倾听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也要把群众更多地请到办公室、会议室来,不断拓宽群众参与的途径,为调查研究注入鲜活的“群众力量”,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举一反三采取改进措施,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
用好“方法论”,研出真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研是一门讲究方法的艺术。调查研究要想取得实效,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总结提炼出了发放问卷、请教专家、蹲点调研、解剖麻雀、体验式调研等多种方法。总书记调研曾采用很多调研方法,如开座谈会、参观学习、走村串户等。在正定调研时他运用问卷调查法,带着县委工作人员在大街上发放了5000余份民意调查表;在嘉兴调研时他开展蹲点调研,以普通乘客身份坐公交体验“村村通”,到田间地头跟农民算收入账;在福州工作时,他采用请教专家的方法,牵头成立顾问团,向海内外专家学者问策;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采用网上征求意见活动,收到网民建言800万条,这些都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参考。党员干部在具体实践中,要根据调查任务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学好“鸬鹚技”,问出真实效。我们要搞好调查研究就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要双脚沾泥走村入户听民声,放下架子、接通地气,要有鸬鹚捕鱼的韧劲,像鸬鹚入水那样“扎”下去,才能“捕”有所获。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经历就是他深入调研的写照:在河北正定,他跑遍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赴任浙江,他用1年多时间跑遍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到过全市19个区县;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他的足迹更是遍布大江南北。然而在工作中,我们却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不实问题,有的在调研中预设框框、回避矛盾;有的按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看精心准备的样板,听照本宣科的汇报;有的直接将调研任务交给基层,压给“笔杆子”;有的拿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刀”,去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蹲点”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个别党员干部的作风能力与群众的期盼和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搞调查研究要力戒“蜻蜓点水”“忙忙碌碌做样子、热热闹闹走过场”,坚决严惩“作秀”“摆拍”“花架子”“假把式”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要强化调研成果转化运用,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交流调研情况,集思广益研究对策措施,制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政策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确保调研实效。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要统筹当前和长远,发现总结调查研究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使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工作,在全党蔚然成风、产生实效。
(作者单位:湖南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