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处应急避难场所“救”在身边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马文章

    通讯员/刘真湘

    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无防。日前,株洲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项目成功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地震)的地市州。株洲会不会发生地震?有哪些防震救灾措施?记者来到市地震局寻找答案。

    地震监测精准可靠

    近日,记者来到市地震台网监测中心,电脑屏幕上呈现出波状的数据,看上去犹如人的心电图。

    市地震局局长朱运良介绍,这些都是我市各县市区实时传送的深井摆测震波形数据,如果确认是地震,曲线将呈现剧烈波动,地震台值班人员会在规定时间内对我市测震台网数据做速报分析,并及时上报省地震局台网中心。

    第一时间精准预判,是防御地震灾害的关键。近年来,市地震局对地震台进行改扩建,增加“地下流体”和“气象三要素”观测手段,为全市地震监测提供精准数据。

    目前,株洲市地震台网(应急指挥)中心,已实现将株洲市地震台网中心与市公安局图文支队进行联网,对株洲市人员密集区、广场和十字路口进行实时监控,提升了台网中心的指挥能力,保证地震前兆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已建立94处应急避难场所

    如果地震来袭,我市建筑能不能经得住考验?

    “我市建筑一般提高到烈度7度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市地震局震害防御科科长刘真湘表示,近年来,我市坚持不断完善震害防御举措,切实把关“立项工可、施工许可及合并验收”三个环节,真正对建筑抗震设防达到全过程监管,努力提升建筑抗震设防能力。

    刘真湘介绍,我市目前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可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要求,加上株洲不在强震活跃区域,市民不用过度担心地震影响建筑安全。

    此外,我市依托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设施,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了94处应急避难场所,其中较大的应急避难场所有体育中心、神农公园、石峰公园、中国瓷谷等。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