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关丝瓜如何“瓜瓞绵绵”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编者按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让乡土产业发展越来越有特色,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乡村振兴就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也要求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助力我市建设成为当之无愧的农业强市。

    株洲“土特产”并不缺,但以更高的标准衡量,“土”尚未出圈、“特”并不出色、“产”还不出挑。为此,本报策划推出“株洲‘土特产’振兴”系列报道,从一条丝瓜、一个辣椒等入手,观察农业发展现状,镜鉴外地先进经验,以期带来启发与思考。


    近日,白关丝瓜新鲜上市,迅速登上各大商超蔬菜货架的“C位”。

    4月下旬,省委书记沈晓明将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放在芦淞区白关镇龙凤庵村,并展开了调研。他深入白关丝瓜种植基地实地察看,勉励“把白关丝瓜做强品牌、做大规模,更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一根白关丝瓜,牵动着人们的目光,寄托着众多牵挂。

    “小丝瓜”呼唤“大作为”

    平心而论,近年来白关丝瓜已小有名气,支撑产业振兴方面,白关丝瓜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小白”:

    ——有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白关镇有400多年种植丝瓜的历史;

    ——有权威部门“盖章”,近两年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是株洲地区唯一的国标“双认证”蔬菜类农产品。

    近年来,芦淞区高度重视白关丝瓜产业培育,制定“1126”“一带一环”等产业规划;白关丝瓜产业协会成立,积累了品牌建设、产销对接等方面的经验;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课题组成功选育出第六代白关丝瓜提纯复壮的种子,商品性、坐果率、品质都大幅提升。白关丝瓜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需要正视的是,无论放眼全省,还是和本土的炎陵黄桃比,白关丝瓜产业仍有不小差距。

    数据显示,2022年,炎陵黄桃种植面积达9.6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30亿元。而白关丝瓜去年的产业发展规划是完成1万亩种植面积,重点打造华亿庄园、东方四季2个高标准示范基地,力争实现6亿元产值。

    再看全省。湖南是农业大省,共有1500多个乡镇。2019年起,我省开启首批十个农业特色小镇遴选。截至目前,全省选出省级特色农业小镇19个,白关丝瓜小镇榜上无名,株洲只有炎陵黄桃小镇入选。

    这意味着,白关丝瓜的品牌知名度,在省内都还没有“出圈”,还需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精气神干出一番“大作为”。

    以工业化思维

    打造全产业链

    8到10元一斤,这是白关丝瓜最近上市的零售价。

    25元一双,这是电商平台上,丝瓜络鞋垫的价格。

    显而易见,和单纯“卖丝瓜”相比,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近年来,株洲高度重视品牌强农,也曾指明发展方向:突出土、特、产,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产业。而扫描白关丝瓜产业现状,以工业化思维引领产业发展方面,短板不止一块。

    首先,规模上没有突破。近年来,白关丝瓜的种植面积始终“徘徊”在1万亩,真正能产生辐射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不多。对比省级特色农业小镇邵东市廉桥镇,2020年,该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就达到2.6万亩,玉竹、玄参、射干的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八成份额。

    再看企业层面。目前,除了华亿庄园、东方四季等龙头企业,尝试推出丝瓜月饼、开发丝瓜水制作美容产品等,单纯地“卖丝瓜”仍是主流。即便是这些加工产品,也暂未打开市场,遑论知晓度。

    视线拉远到河南洛阳,小小的丝瓜络,却被创业女青年孙变格做成了一门大生意。她创办合作社,研制推出丝瓜鞋垫、丝瓜澡巾、丝瓜洗碗刷等产品,一双丝瓜鞋垫能卖到25元。这些产品不仅走俏国内大城市,还通过与外贸公司合作出口到了日、韩等国外地区。

    再看产业配套,“从田间到餐桌”,支撑区域品牌打造的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急需完善。

    更为迫切的,或许是观念上的转变。而这种观念转变是多方面、深层次的。

    比如对白关丝瓜产业协会,观念上要从“连接”向“链接”转变,链上市场需求、链上深加工、链上产学研等,在助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上发挥更大的功能。

    对企业和种植户,一方面,需要从“卖丝瓜”向“卖品牌”“卖服务”转变;另一方面,还需加强抱团发展意识,从“单兵作战”转向“联合作战”。

    共享机遇、整合资源、做强产业,株洲本身就有自己的作业可“抄”。我市已设立13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并建立完善了产业链的推进机制。工业领域的“链长制”经验,平移赋能农业产业发展,“握指成拳”、全链出击,白关丝瓜产业也将链出一个新格局。

    打造产业振兴的“白关样本”

    从白关丝瓜到区域品牌,龙凤庵村、白关镇乃至芦淞区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白关镇交通便利,坐拥大京风景区。芦淞区也曾提出建设白关丝瓜小镇,并进行“一带一环”的区域性布局。“一带”,指优先发展“蚕梅村—龙凤庵村—东山村”沿线8公里区域的产业带;“一环”,是计划今年至2025年,打造以沙堤村、云山村等10个村为主的白关丝瓜产业环。

    近郊,连片。有贯通性的农业产业,也有各自的鲜明特色。放眼全国,具备相关条件的“城会玩”早已开启全新探索:以城乡生活的等值化为导向,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

    江苏常州的溧阳市,不仅入选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更是国家发改委唯一直接联系点。由点到面、由村庄到区域,溧阳实行城乡统筹、村庄连片开发,全面激活土地、生态、品牌等资源,实现了乡村空间的价值增值。

    衡阳蒸湘区,充分发挥近郊优势,盘活农村土地、房屋等资源,推出了“源自雨母”蒸湘乡村全域品牌,着力打造农业变场景、资源变内容、产品变体验、农人变红人、买卖变社交、乡村变卖场的“六变”新派乡村。

    一村的变化是“盆景”,一域的变化则是“风景”。

    回看白关镇乃至芦淞区,打通城乡界限、探路乡村振兴新路径的前景同样广阔。面临全新机遇,不妨以工业化思维引领产业规划,整合全域农业资源禀赋,细化白关丝瓜加工业发展布局;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品牌创建,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比如产业规划布局,种植基地、加工园区、品牌建设、销售物流、新型业态等,可在区域间错位发展,全方位推进结构优化、产业集聚、业态融合和转型升级。

    再如区域品牌打造,可在白关丝瓜的带动下,将长青冬瓜、白玉甜瓜、西瓜等众多特色农产品纳入,以多元化发展形成区域品牌矩阵。

    以龙凤庵村为原点,以白关丝瓜为支点,统筹城乡资源要素,打造产业振兴的“白关样本”,未来可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