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成一知。 相关单位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任远
【人物名片】
成一知,女,高级工程师,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民营企业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曾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部惠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12项,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技术入选湖南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名录,1项技术入选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名录》。
做绿色生态可持续修复理念的践行者,是成一知的梦想。
从清水塘到原长沙铬盐厂,再到后来的系列污染修复项目,她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努力用技术和创新让绿水青山恢复其原本的模样。
为清水塘治理提供思路
时间回到2008年,彼时国内水污染治理领域方兴未艾,污染场地修复刚刚兴起。
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成一知,长期从事污水处理相关工作,又有欧洲留学经历。她看准这一领域,参与组建了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技术担当。
在这里,成一知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治理项目。
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清水塘曾聚集株冶、株化等261家企业,高峰期年产值达到256亿元。但辉煌背后是惨痛的环境代价。
从2009年开始,成一知及其技术团队就作为石峰区政府技术支撑团队,针对工业企业污染情况展开调查。他们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对当地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三废”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于2010年协助石峰区政府完成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清水塘专篇。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拉开了中国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的序幕。方案明确将清水塘列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正式向老工业基地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宣战。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采纳了成一知团队提供的方案。
在此之后,新九方又联合中国环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环保部南京环科所、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等单位,对清水塘区域开展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价、制定污染治理技术路线,湖南株洲清水塘区域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项目于2016年初成功获批1.5亿美元世界银行贷款。
也是从2013年起,成一知和团队提出“清水塘要走一条绿色修复、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理念在现在看来或许是理所应当的,但在当时国内相关规范、标准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一思路的提出颇具创新性和前沿性。
它参照了一些发达国家对于环境修复的标准、路径,又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于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它的成形基于成一知和团队成员在国外的留学和工作经历,又融合了她对中国环境修复的思考。
时至今日,这一理念仍然被沿用在清水塘的一些治理项目中,对当下国内污染修复领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为我国环境修复领域
留下重要一笔
如今,在国内众多重大环境修复项目中,都可以看到成一知的身影。
在科技部支持的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区绿色家园生态恢复重建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中,成一知团队通过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集成及工艺控制研究,进行绿色修复关键技术及环保材料开发,突破了国内治理修复重金属污染河道的技术瓶颈,弥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市场空白。
在原长沙铬盐厂,成一知团队根据不同的污染介质类型对污染区域进行分类处理、处置,实现污染水土达标治理,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这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单体场地污染修复项目和目前国内最大的六价铬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在湖北仙桃市,成一知团队又创新方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提标处理,打造了国内为数不多的超大型多级组合人工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实现了环境、社会、生态的共同效益。
水变清了,天变蓝了,空气变清新了。在成一知的技术引领下,新九方先后打造了“湖南省环境保护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在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固废资源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公司先后承担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拥有授权专利100余项。其中研发的“垃圾焚烧飞灰与城市生活污泥协同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体系”荣获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研发的“典型重金属污染水域生物立体式生态修复技术”荣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这些创新与探索,让曾经遭污染破坏的环境恢复了青山绿水的面貌,也给我国环境修复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固废资源化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成一知都忘不了她职业生涯的起点——株洲。
“株洲是一座对科技与创新充满了包容的城市。”成一知向记者说起了一个故事:当初她从学校毕业进入株洲一家国企,仅工作3个月就被委派做一个大型实验。“实验后来并未取得多大成功,但放手让一个初步入社会的科研人员进行科研与创新,这份信任就足以让科技人员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希望与活力。”成一知说,株洲成就了她,也成就了新九方,希望能与这座城市共成长,相互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