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柳祥国:30年用“锌”干好一件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柳祥国给徒弟们传授技能。 受访者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装槽、出槽、巡检、码堆……在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冶)有色锌电解厂的作业车间里,柳祥国正专注地进行着析出锌作业,这一套以复杂闻名的操作工艺,在这位30年工龄的锌电解精炼高级技师手中,进行得严谨流畅。

    “这就是99.997%高纯锌了。”柳祥国说。当锌片被吊离电解槽时,发出耀眼的银光,闪烁在围观的徒弟们脸上。在株冶,论电解锌工艺,柳祥国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为何能有如此高的技术造诣?”

    在柳祥国看来,他只是在职业生涯中,用“锌”干好一件事。

    他是一个工人,一天手码20多吨锌锭

    株冶有一个厂,一年四季都只穿一件衣服,即便是冬天,胶鞋里面也能够倒出汗水来,这个厂就是最苦最累的锌电解厂。

    厂里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电解槽温度有四五十摄氏度。工作现场湿热、酸雾弥漫,操作工人需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完成装槽、出槽、巡检、剥锌、码堆等一系列操作。尤其是剥锌环节,要把锌片从阴极板上用锤子一片片敲打剥落下来,每张锌片加上阴极板的重量在30公斤左右,剥锌工人每个班工作时间4小时。体力消耗非常大,加上湿热与酸雾,几分钟下来身上便又湿又痒,好像一只只小蚂蚁在咬。

    年轻的柳祥国,乐呵呵地坚持下来了。

    “我从18岁进厂,就是在锌电解厂当一名临时工。”柳祥国不怕累,“因为进入株冶像父亲一样当工人”是他从小的心愿。株冶是株洲有名的国企,这里冶炼出来的有色金属广泛地用在汽车、飞机等各个领域,父亲给年幼的他讲述株冶的故事,让他有了“想当株冶工人”的心愿。

    高中毕业后的他进入株冶,成为锌电解厂的一名工人,他对此倍感珍惜。

    锌电解厂是株冶集团湿法炼锌生产系统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电解是通过人工出装槽、人工剥离析出锌并堆垛,每天周而复始的剥锌工作、简单重复的强体力劳动容易使人身心疲惫。

    但柳祥国却“乐此不疲”。最多时候,他一天能够手码锌锭20多吨,因此肩部都练得比一般人宽厚一些。

    2年后,同来的37名临时工仅剩下柳祥国一人坚守了下来,并成为一名正式电解锌工人。

    他是一名工匠,产出30多项创新

    如果说吃苦耐劳是成为大国工匠的“刚需”,那么细致创新则是大国工匠的“标配”。

    从进厂起,柳祥国就养成了写工作日记的习惯,每天1小时,回顾整理自己一天的工作,将重点记在本子上。不断的观察积累,他慢慢发现,一些操作工艺可以改进。想到,便立马动手。

    “第一次创新是刚到电解槽上不久。我注意到,槽上的阴、阳极板总是容易移动,锌的析出产量也总是上下浮动。”看出问题的柳祥国,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改造。他发现,只要加深阴、阳极定位的“小槽子”,就能更好地固定阴、阳两极的槽间板;同时加深污水槽,防止污水流入电解槽,就可以马上稳定并提高析出锌的产量。

    柳祥国的方法在全厂得到推广,他也因此获得当年合理化建议一等奖,还拿到100元奖金。

    2007年7月,柳祥国的“‘平、清、紧、看’四一先进操作法”正式出炉,不仅一举打破了几十年来的传统工艺操作方式,还每年为工厂创造经济效益7600万元以上。

    当时,为了测试这一操作方法的效果,柳祥国守在摄氏40多度的电解槽边,独自将1360片阳极全部平整了一遍,各种数据一遍又一遍记录、核对、校正。连续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脸、鼻子被酸雾、汗水腐蚀,经常溃烂,两只手也磨出了血泡。

    2012年,柳祥国又一次把创新点瞄向了阴、阳两极板。从40毫米到80毫米,不到一指长的距离改变,让当时柳祥国所在的班组实现了整整3个月阳极板零消耗。

    2012年6月,柳祥国趁热打铁,在延长阳极板使用寿命的基础上,又总结出“阴阳极操作方法”,每年创造效益2500多万元。

    2019年,他临危受命,带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任务奔赴株冶水口山基地。在他带领下,锌电解厂析出锌电效由原来的81.5%提高到现在的90%左右,直流电单耗比原来降低约20%,产量由原来的820吨提高到目前的930吨左右。2020年4月,他首创了电解精炼精细化操作方法二十条,大幅度降低了析出锌的杂质含量,创纪录的生产出99.997%高纯锌,并每月可稳定产出1000余吨,居行业首位,为中国制造提供更优质的基础材料作出了突出贡献。

    ……

    30多年里,在柳祥国的带领下,他和同事们先后总结出30多项创新成果,为公司创效1.2亿元以上。

    至今,他的鼻子两边留下的疤痕,都是他一次次试验后留下的“勋章”。

    大家总问他,创新的诀窍在哪里?“创新的灵感来自于千百次不厌其烦的细节磨炼,没有捷径,老老实实干,不断尝试,反复试验是关键。”他说。

    2016年,第十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柳祥国夺得中华技能大奖,成为株洲迄今为止仅有的获此殊荣者。柳祥国还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湖湘大匠”“2022年大国工匠提名人选”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他是一位“师父”,带出更多“柳祥国”

    “株冶不能只有一个柳祥国,只有大家都提高了,株冶才能有更好的未来。”他说。

    这些年来,柳祥国一直主动要求到产量、电效、工作环境最差的班组,担任班组带头人,他身先士卒,带领班组全体队员勇于攻坚,敢争一流,快速实现华丽转身。他在所带的班组中实施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和“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等理念,在安全精细化管理方面开展了“零违章”的活动;在质量精细化管理方面开展了“零投诉”的活动;在劳动纪律精细化管理方面开展了“零违规”的活动;在工艺纪律精细化管理方面开展了“零接触”的活动;在设备精细化管理方面开展了“零失误”的活动;在成本精细化管理方面开展了“零误差”的活动;在环保精细化管理方面开展了“零污染”的“七个零”活动。

    他带出了全国有色工业协会“节约型班组全国50强”、省“劳动竞赛先进班组”以及省、市“工人先锋号”等先进班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柳祥国还有更重要的使命。

    “无论是工匠还是劳模,都不是一个抽象的称号,更重要的是要传承责任和担当的精神。”他说,国家给予他“大国工匠”的崇高荣誉,他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对于已是行家里手的班长柳祥国来说,“传、帮、带”成了他的重任。

    这些年来,柳祥国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每一个步骤都手把手地教。为了让徒弟们练好阴、阳极板搭接,他曾利用每天午休时间,把五工段近3万块阴、阳极板反复敲打检查。7个月的时间,光锤子就用断了3把。

    从2015年开始,柳祥国利用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在株冶集团内连续举办了3届技能竞赛。如今,株冶集团绝大部分职工都是柳祥国的“徒弟”。

    他的劳模工作室还开进了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和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一个冶金专业的师傅“跨界”给陶瓷、烟花专业的青年学子讲什么?

    “用我的故事,告诉年轻人坚持、热爱、实干、努力的意义。”他表示,中国崛起,靠年青一代,他们的如果能够懂得匠心的珍贵,有工匠精神,他们就是未来的“国之重器”。

    “现在年轻人都强调背景很重要,在我看来,努力、坚持、热爱、担当、责任就是他们最强硬的背景。”柳祥国说,“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一名普通劳动者都可以通过不懈努力而大有作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