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合流 全面“纠错”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天元区陈埠港,机械不停,工人穿梭,一个大型调蓄池已经初现雏形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

    通讯员/姚威

    株洲地下,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拨乱反正”。

    城区管网雨污分流错混接改造,全面启动!

    让雨水、污水在地下“各行其道”,是城区治水的关键一环,是“还清于民”的治本之举。

    纵向看,海绵城市国家级试点机遇加持,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助力,株洲高规格、高水平推进雨污管网治理;

    横向看,各地都在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治水就是治城,治城必先治水”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认同。

    “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是谋千秋万代之事,施工过程中,对市民出行等方面造成影响,还请大家多多包涵、理解,我们一定尽早尽快尽量干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干出新气象,唯有上下一心。

    “大兵团攻坚”

    把时间拨回一个月前。

    3月29日上午9点,天元区群丰镇,一处紧邻湘江的空地上,一场集中开工仪式在雨中拉开帷幕。不久后,空地将会“长”出一座污水处理厂。

    这是株洲历史上首次海绵城市及雨污分流项目集中开工。

    一般来讲,“集中开工”多见于“挑经济大梁”的重大产业项目。而这次,大众稍微陌生的海绵城市和“雨污分流”做了主角,足见项目之重。

    这次项目集中开工类型包括雨污分流改造、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能力建设等五大类共10个子项目,总投资约33.4亿元。

    各区政府负责人,市发改、财政、资规、生环、水利、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悉数到场。

    这是发令枪。去年6月1日,株洲在全省独得眷顾,获评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破解突出难题、形成株洲经验、作出株洲示范,要实干,也要氛围。

    这是一把火。在关键之年,干非常之事,破解雨污治理各自为战,唯有紧密联动、共同推进,方能搬走“雨污合流”这座压在株洲头上的大山。

    这是冲锋号。保护湘江不留余力,黑臭水体治理“动真碰硬”,株洲成绩有目共睹。但,治水必是久久为功,成绩还需从根子上巩固。

    看具体的项目。群丰污水处理厂一期及配套管网、枫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城区管网雨污分流错混接改造,三大子项共同组成“株洲市中心城区污水系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补齐株洲城区治水最重要一块拼图。

    海绵城市,株洲路径清晰可见: “一协同三示范”, 老工业城市“海绵化”与城市更新协同推进,都市圈生态共治示范,洪涝污系统化治理示范,全要素精细化管控示范。

    “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雨污分流改造,又在雨污分流改造中实践海绵城市理念,打造会呼吸的“制造名城”,让先进产业有依托,让人们有眷念。”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大兵团治水”,开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株洲坚定再出发。

    两大港口全面“手术”

    4月26日,天元区陈埠港,机械不停,工人穿梭,一个大型调蓄池已经初现雏形。

    陈埠港是天元区主要的城市内港之一,此前因为雨污分流不到位、河西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导致生活污水溢流进湘江,部分未进入湘江的生活污水,也因在排渍站附近的港渠、水塘长时间聚集,造成水体严重黑臭。

    经过多年治理,陈埠港有了一定改观。这次,株洲要彻底还陈埠港“水清岸绿”。

    陈埠港水环境治理项目,范围大约由建宁大桥—芦淞大桥—神农城围成一个扇形区域。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黑臭在水体,污染在岸上。

    斩断源头,陈埠港区域68个小区及2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控制过程,陈埠港区域补齐5公里端头管网,改造414处错混接点,修复1700处管网。

    当然还有部分类似调蓄池等末端治理设施。今年的设施建设完成后,明年陈埠港将迈向小游园,成为一座生态休闲场所。

    株洲,古称建宁,城区也只有一条“建宁港”。它横跨荷塘、芦淞二区,流域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城市扩张遥遥领先于管网建设,建宁港受到侵袭,水系污染日益严重,古港道一度成为市区最大的生活污水接纳体。

    2019年,建宁港综合治理开工。16个月全力以赴,港口大变样。到2021年年底,在港口开阔水域处,管理方不得不竖牌子告知市民:不准钓鱼。

    就大功告成了吗?源头跟过程关,风险并未解除。这次,株洲要“连根拔起”。

    4月26日上午,石宋路,小型机器正在掘开路面,身穿红马甲的作业人员调度不停。新一轮建宁港治理全面铺开。

    “新建29公里污水管道,改造近600处混错接,修复400处管网,小区内改造面积接近5平方公里。”施工方中国安能科工现场负责人邹巨航介绍。

    经此一役,建宁港真正告别黑臭,则指日可待。

    建设过程怎么管?

    建好之后谁来管?

    在石宋路项目现场,一个立在一旁的摄像头引人注意。它的存在,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管网工程受监督。

    仅陈埠港跟建宁港区域的雨污管网混错接就超过1000处。而在我们双脚站立的地下,都可能存在混错接的雨污管道,这是黑臭水体的罪魁祸首之一。

    “这个问题,各个地方都存在,客观地说,地下管网施工,实施过程确实不好控制,因为它在地下。” 株洲市三峡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外才说。

    地下雨污管道权属多样,制度化集中统一管理缺位,多头管理往往造成争权诿责,以致养护不勤,故障频发。又因为其本身的工程也属性,导致管理难题。

    “一根管网施工,假如做到了80%,晴天没事,雨天没事,但暴雨时就出了问题,能去找谁?能说是谁的问题?”市内一位多年从事地下管网研究的业内人士说,“如果说施工方有问题,那么后续所有人都有责任。

    而在陈外才看来,它是埋在地下的,看不见的,隐患爆发是滞后的。他说,“终究来讲,这是个良心工程,必须也要是‘一把手’工程。”

    于是,就有了工地摄像头。“作为甲方,我们只是尽最大努力让整个管网建设或改造过程可控,最大程度保证工程质量。”陈外才说。

    三分建,七分管,建好之后如何确定一方统筹集中管理,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据悉,目前,这一事项已经提上议程。

    事实上,已有先行者。深圳、浙江等地设立管网管理中心,安徽六安探索成立“水管家”等经验,也为株洲下一步动向提供指引。

    “好在,株洲地下雨污管网经过多年治理,压力已经减小了很多,不像别的地方完全乱做一团,这也是我们相信一定能把株洲打造成全国样板的原因!”陈外才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