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们这样走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2022年,全市2.5万余名医务人员守护着大家,让株洲顺利实现“渡峰”。尽管如此艰难,但我市卫健系统依然取得了不俗成绩。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抓好常态化防控。加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防控,实现连续400余天本土病例零新增。除3万余名医务人员和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本土疫情防控工作,全年还累计派出20批次860人次,支援省内外15个地区疫情防控。有效应对处置“11·01”疫情。全力抓好医疗救治。“新十条”出台后,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开展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畅通分级救治体系。争取各级疫情防控专项经费9378万元,用于医疗救治能力建设,193家发热门诊(诊室)应开尽开,迅速扩容综合ICU床位至1432张,全力守护人民健康,顺利度过感染住院重症高峰期。

    医改步伐坚定。打造市级高水平医院,成功与中南大学签约共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积极支持省直中医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共建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充分发挥二、三级医院在县域和市域的引领作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三级医院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帮扶关系,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分别覆盖48.2%、31.65%、17.99%的基层医疗机构。“三医联动”更加紧密。牵头组建药品带量采购“五市联盟”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八市联盟”,株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开展药品和低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非省会城市。

    内涵建设持续优化。市本级卫生健康领域16个投资项目总投资25.38亿元,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综合大楼、市人民医院新门急诊综合大楼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修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个。争取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9个,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方向)确认为市州级省临床重点专科。加强基层本土化人才、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医学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100%实现互联互通。全市首家互联网医院——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

    公卫服务提质增效。组建919个家庭医生团队,融入2032个社区网格,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五进”活动,签约服务145.19万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11%,全市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0.49%,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率65.29%,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5.53%、74.33%。实现连续24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比过去5年平均水平下降5.28%。依托市二医院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肺癌免费筛查项目,启动城区六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持续开展脑卒中、心血管病、慢阻肺等慢性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工作。推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妇幼保健院成功申报中国计生协优生优育指导中心。

    重点人群保障有力。母婴安全有力保障。建立母婴安全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资金,启动城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和女职工“两癌”公益筛查,完成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17562人、新生儿先心病免费筛查17924人。加强老年专科医院和老年医学科建设,创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3家、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12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91%。生育政策有力推进。建立托育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对接株洲师专成立市级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指导荷塘等地建成本地示范性托育机构。

    中医药发展提速。成功获批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成三级中医院4家、二级中医院10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备选专科9个、农村特色专科1个,建成省中医重点专科18个、培育专科14个;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省市名老中医75人。

    健康环境日益改善。扎实开展各项爱国卫生工作,株洲第四次被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和“健康达人”评选。健康知识普及有声有色,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6.34%。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22年建成省级平安医院2家、市级平安医院4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