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今年初,芦淞区吹响了“全员拼经济”的冲锋号。4月7日,在全市经营主体培育工作一季度讲评会上,芦淞区透露了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最新数据,截至3月24日,该区市场主体净增完成比63%,企业净增完成比67%,个转企完成比28%,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不确定性中的
快速增长
芦淞区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是在经济比较困难、多地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的。芦淞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党政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市场、企业调研指导市场主体培育工作。
市场经济生态系统中,资源要素“逐水土而居”。餐饮行业的企业家、肠粉店的老板、服装店的铺主……他们都是芦淞区万千市场主体的一员。近年来,伴随新的市场主体诞生,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评价——“在芦淞做生意、开企业越来越方便了”。
成功开办一家企业,从市场主体登记到银行开户,过程中涉及市场监管、税务多个部门。以往,办企业要在各部门间多次折返,才能真正拿到“入场证”,影响了创业热情。
为此,芦淞区首先进行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登记注册服务新模式,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应用;推动落实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实现市场主体开办时间压缩在0.5个工作日以内。建立“链式服务”工作机制,打通部门壁垒,力促信息同步、行动同频、政策同向。
●当好“店小二”
打造营商沃土
“扶上马再送一程”,从“颁证”准入市场的那一刻开始,芦淞区对市场主体的全链条扶持也开始了。
以政策配套赋能高质量发展,补强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方面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为微商、抖音等进行网络销售的市场主体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
多维度找存量扩增量提质量,通过机关干部上门宣传,积极帮助代办市场注册登记;加大摸排力度,对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领域加强指导,引导创业意向人员积极注册企业经营。
在解决企业集群注册场所问题时,将业务范围适度放宽至非电子商务类,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在职能部门和经营主体的桥梁作用。积极推动辖区骨干企业和科研院裂变新的市场主体,大力支持意法时尚中心招大引强。
针对芦淞服饰市场群,组织市场方、服饰企业和经营户开展多方座谈活动,围绕制约市场群转型升级的资金、市场、人才等问题想对策、谋思路。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三年免租”行动,为百余名创业者减免租金700万元。
营商沃土,大有可为。可以说,正是包括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在内的营商环境建设,激发了人们在芦淞干事创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