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琼
通讯员/朱卫健
在茶陵县思聪街道思聪村,一栋三层楼高的村卫生室有些醒目。这里不仅有公共卫生服务室、药房、诊断室等,还“高配”了频谱治疗仪、红外线妇科治疗仪等设备。
这是村医颜红艳坚守的“阵地”。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患者求助,她随叫随到。遇到困难患者,她直接免费治疗。
从医32载,她成了茶陵乡村最抢眼的一抹“红艳”。
乡村里的“120”
“我有点脑壳痛,还咳得厉害。”4月10日早上9时,45岁的杨飞龙无精打采地走进思聪村卫生室。
“最近是流感高发季,你先吃点抗病毒的药物,回去多喝温水,几天就能好。”颜红艳很快做出判断,并给对方拿了药。
刚接诊完杨飞龙,一位老人走了进来。这是一位“老病号”,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颜红艳熟练地把血压测量仪的袖带绑在老人手臂上,而后转头凝神盯着仪器屏幕,上面数值正不断跳动。
“收缩压160,舒张压93,血压有点偏高。”颜红艳边报出数值,边走进药房取出一些降压药,反复叮嘱老人按时服药。
看诊、开药、打针、测血压……一上午,小小的村卫生室就来了20余位患者,这让颜红艳忙得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
可她早已习惯这种忙碌,更满足于这份“被需要”。她的手机24小时开着,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色,只要有患者求助,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一个电话随喊随到,她比子女还贴心嘞。”提及颜红艳,60多岁的村民颜凤娇忍不住为她“打CALL”。
因为她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当自己哮喘犯了,都是颜红艳第一时间上门施救,化险为夷。
“她就像是乡村里的‘120’。”诊室内,村民们如是评价。
“如果我不回去,就没人干这事了”
当个村医,事又杂,钱又少,颜红艳为何愿意坚持30多年?
要想找到答案,先看看这段故事。
1991年,19岁的她从茶陵卫校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城里。当时郴州一老干所门诊部就曾向她发出邀请,但她偏僻选择回到老家思聪村。
“村里条件差,留不住人,可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还是得看医生。如果我不回去,就没人干这事了。”颜红艳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接手时,卫生室只有两间破瓦房,要啥缺啥。
怎么办?颜红艳借来2000元钱添置药物,并将两间破瓦房布置成诊疗室。没有书桌,就用饭桌代替;没有药柜,就从家里搬来碗柜……她凭着一股子拼劲,硬把一个“烂摊子”归整成有模有样的卫生室。
在不少人眼里,村医就是“万金油”,只能看头疼脑热,没啥“含金量”。
好强的颜红艳有颗不服输的心。这些年,她多次前往医学院或市里的医院“充电”。她还学习针灸、刮痧、火罐、理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只为让村民看病“又便宜又有效”。
几年前,一位患有哮喘病的村民突发疾病。当时,县里的医院都不敢接收,要其家属准备好后事。无奈之下,其家人找到颜红艳。
“你莫去,搞得不好会坏了自己的名声,还可能吃上官司。”旁人都劝她婉拒。
“我不能见死不救,总得去试一试。”执拗的颜红艳毅然前去治疗,没想到竟帮助这位村民渡过难关。
对村民实施减、缓、免的收费规定
在思聪村卫生室,你常常能看到颜红艳的一些“铁粉”。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来“报到”。
53岁的刘冬龙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患有脑瘫,走路时颤颤巍巍,全靠哥哥姐姐照料。由于家境贫寒,他并未接受过正规治疗。
10年前,得知颜红艳懂得针灸治疗,收费还便宜,家人便将其送到卫生室,打算碰碰运气。
“我先给你治疗,先不谈钱的事。”见对方家境窘迫,颜红艳宽慰道。
这一治疗就是10年,而刘冬龙也从未付过诊疗费。如今,他不仅能生活自理,还能骑着三轮车找零活干。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颜红艳很清楚当地大多数村民都不富裕,看病并不那么轻松。为此,她在诊所里积极实施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只收取成本费;一时没钱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待有钱再交费;对于特困群众直接免费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从1999年起,每年重阳节,她都要前往乡敬老院为老人进行免费体检。
如今,年过半百的颜红艳又明确了一个“小目标”:“我打算由全科向专科转变,今后专攻治疗痔疮、疼痛等,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说到这,她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