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高位截瘫到重新站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文俊问诊查房。

    朱洁 陈志梧 陈娜

    春天的深圳阳光明媚,气候宜人,81岁的彭娭毑拄着助行器在小区散步。虽然步子有些缓慢,但呼吸着室外的新鲜空气,看着小区内绽放的木棉、木兰和樱花,她快乐得像孩子一样……谁能想到,一年前的这位株洲老太,还瘫痪在家,以为余生只能在床上度过呢?

    彭娭毑说,80岁重获“新生”要感谢株洲市人民医院的“扶起计划”……

    让患者从长期住院中解脱出来

    市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科(老年病二科)主任李文俊至今还记得彭娭毑来院时的情景。

    2021年7月,彭娭毑摔伤后被确诊为“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外院接受相关手术后,她本以为可以下床活动了,不料依然瘫痪在床。

    她家有子女在株洲,有子女在深圳,但都要工作,无法时刻照顾她。于是,2022年3月,彭娭毑被家人送往市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科接受照料。

    “联合多学科会诊评估后我们认为,彭娭毑此前的手术其实是成功的。但因为她卧床大半年,贫血、消瘦、营养差,肢体长时间处于不适当位置导致神经损伤,处于强迫体位,因而瘫痪在床。我们认为,经过加强营养,科学康复,彭娭毑的余生不该瘫痪在床,她是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生活的。”李文俊表示。

    不过,要说服心如死灰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并不容易。“大概是经历过手术以及此前的治疗,彭娭毑对未来已完全丧失信心,检查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她的欠合作、不配合。”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谷文琦回忆。

    医护人员只能一点一滴走进她心里。“开始,她的儿女也认为康复毫无意义,但通过数次交流,他们同意尝试一下。”市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科护士长李映霞说。此后,老人开始接受被动运动训练,同时加强营养。

    “万事开头难,从不配合到配合需要一段时间。康复有没有效果,不是我们说好就好,也不是她的家人说好就好,一切需要彭娭毑自己去感受。”谷文琦介绍,终于在完成第15次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后,彭娭毑可以起床了。“那一天,她起来靠在床边坐着,我第一次在她眼里看到了希望。”谷文琦回忆。

    从瘫痪到起床给了彭娭毑希望,也给了家属信心。因为积极配合,听从医嘱,彭娭毑的康复速度开始加速。一个多月后,她站起来了,并且逐步在助行器的帮助下在走廊走动了。“去年6月,彭娭毑出院。她和儿女们本以为余生只能在轮椅、病床上度过,没想到还能出院,到深圳乐享天年。”李文俊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从反复住院或者长期住院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便是他们启动“扶起计划”的初衷。

    余生真的只能瘫痪在床吗?

    李文俊介绍,市人民医院“扶起计划”的提出,得益于该院领导对“医养结合”这一全新领域的探索和愿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市人民医院也是我市的老年病医院,在“医养结合”领域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所谓“医养结合”,就是把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和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专业相融合。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

    基于这一目标,市人民医院领导对该院医养结合科提出了明确的办科方针。“要区别于普通养老机构,致力收治患者不应重数量,而侧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收治一些此前因为医疗条件没有满足,而失去生活质量的老人,希望通过我们有针对性地边医边养,综合治疗,尽可能实现疾病转归,各项功能得到保持或恢复,因此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从反复或者长期住院的状态真正解脱出来,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医保资金。”李文俊介绍。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科在临床中发现,有一批原本完全卧床、生活毫无希望的患者,通过治疗康复,是可以改变生活状态的。“比如有些骨折老人,外院医院认为已没有手术机会,但通过我们医院多学科评估,我们认为他们完全可接受手术、置换关节等;还有的在外院接受手术后的老人,手术可能成功,但是后期的康复、营养没跟上,也只能瘫痪在床,过着完全暗无天日的生活。”李文俊认为,他们的余生不该是只能瘫痪在床。“扶起计划”因此提出。

    10余位患者通过“扶起计划”重新站起

    “扶起计划”实施以来,市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科已成功让10余位原本完全卧床的患者重新站起。

    不到60岁的唐先生是广州铁路局的一名职工。今年1月,在广州接受了两次颈椎手术也不见好转的他,被家属送回老家株洲。两年前,他曾出现右下肢无力,后被广州一三甲医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后来,他在广州接受了相关手术,后进行康复,但2022年底,他出现四肢麻木,活动能力减弱,症状加重。“来医院时,唐先生虽然高位截瘫,但意识是清醒的。作为一名中年人,家人以‘落叶归根’为由,将他送到我们医院‘托管’,他应该是比较失望的。虽然他不能说话,但是我们能看出,他对生命几乎是没有信心的。”李文俊回忆。

    老年医学团队通过综合评估,认为他年轻,身体素质较好,意识清楚,依然有可能被扶起的希望。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唐先生手指能动了,这让患者重新看到了希望,也更加配合接下来的康复治疗。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双手能动了。“我和他对手击掌,我能感受到他对未来不放弃的坚定。”李文俊说。

    经过3个月左右的治疗,谷文琦介绍,目前唐先生不但已能坐立,还能借助有关器材站起来了。“更让我们惊喜的是,他还恢复了一些语言功能,并且可以写字了。”谷文琦说。

    笔者了解到,10余名受益于“扶起计划”的患者,通过康复和治疗,肢体重新动了起来,肌肉重新丰满起来,双脚重新站立起来。“他们大部分已出院,并重新回归家庭,乐享晚年生活。”李文俊介绍。

    并非所有人都有此幸运

    当然,“扶起计划”并非适应于每一位瘫痪的老人。

    作为传统三级医院以及株洲市老年病医院,市人民医院在老年病领域,有多学科合作等学科优势。对待这类患者,究竟是否适合“扶起计划”,需要多学科研讨评估。

    “通常,我们联合康复科、骨科、脊柱外科、神内科、神外科、心内科、营养科等科室,对患者进行会诊和评估。我们会考虑患者的意识状态、基础疾病、肌肉和关节、康复欲望等综合情况。”李文俊介绍。

    “有的患者,送来时已无意识,或者是意识不清,虽然可接受被动运动,但效果甚微。还有的老人,因长期瘫痪,关节僵硬,彼此之间的间隙已完全融合,已完全丧失了康复的条件。”谷文琦告诉笔者。

    还有的患者,即便有机会,但缺少家庭关怀,也可能失去机会。该科护士长李映霞介绍,根据她护理的病人来看,患者只有医护人员的鼓励和支持是不够的,家人的关注和鼓励最重要。“有家人鼓励的患者,康复意愿越强烈,效果也越好。长期卧床的患者,多是对生活没有太多信心的老人,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有些可能连康复的欲望都没有了。”她说。

    此外,李文俊等人还提醒全体株洲市民,戒烟戒酒,健康饮食,坚持锻炼,预防并管理好基础疾病,降低中风、骨折等情况发生,预防偏瘫、瘫痪的发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