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助力乡村振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村问题错综复杂、体系庞大,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实现乡村振兴,前提在于要全面掌握农村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调查研究作为我党的重要传家宝,通过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状况,助力乡村振兴。

    必须提高思想认识。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为《农村调查》撰写的序言和跋中就指出:革命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真正具体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而“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无一不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五四前夕,面对革命力量这一基础性问题,李大钊和毛泽东等人先后开展了有关工人、农民的调查,如人力车夫调查、汉口工人状况调查和发表了著名的《土地与农民》等文章。通过这些调查研究,中国工农的悲惨生活状况展露在大众面前,工人农民的基础性地位得以被认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文化生活水平总体不高。要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了解其问题存在的深层根源,就离不开调查研究。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曾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20世纪20年代初,在工人罢工运动遭遇挫折后,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农民问题成为当时革命的中心问题。1923年起,毛泽东同志深入农村围绕农村阶级斗争、农民问题等开展调查研究,相继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兴国调查》等文章,通过这些调查为农民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正是在调查研究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当前,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还有很多的难点、堵点需要去攻克,如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乡村产业经济动能不足、乡村数字技术落后等。要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提高调查研究服务乡村振兴成效,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牛鼻子”。

    必须提升方法素养。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是确保调查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有效性的基础。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一生众多社会调查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在调查中特别注重对实证性研究方法的运用。为了了解寻乌的商业状况,毛泽东同志对当地的生意往来、出货口、市场等众多方面花了大量精力进行全面考察。通过走访调研、开调查会等形式,广泛收集基本信息和原始资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坚持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解析,形成了《寻乌调查》这一伟大著作,提出了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错综复杂,这一特征对调查研究的方法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解剖清晰乡村的复杂问题,提升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成效,就必须提升调查研究的方法素养。

    必须强化成果转化。调查研究不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最重要的是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经常深入地方和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重视对调研成果的转化。他2013年到湘西十八洞村调研时,创造性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理论指南。通过精准扶贫,2020年我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类奇迹。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回答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丰富现有政策体系,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助力乡村振兴,就要求必须强化调研成果转化,让调查研究之为,赋能基础治理之实。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回顾我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党的工作方针政策就越符合客观实际,越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法宝,将调查研究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