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忠勇匡时难 洞烛机先建奇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看过《风声》《密战》《惊蛰》《麻雀》《伪装者》等影视剧的观众,无不被抗日谍战情报战线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侦测日方重要军事情报最功勋卓著的一位人物,就来自于湖南醴陵板杉镇的一个小山村。他多次洞烛机先,精准搜集到“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和“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兵力部署,最早知道日军会侵占东南亚并提出抢先修建滇缅公路,打破日军封锁,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非凡贡献。

    他,就是当年被誉为一代“谍海枭雄”的王芃生。

    寻机刺袁未果

    公费赴日留学

    王芃生原名大桢,1893年3月出生于醴陵县板杉区八步桥乡枫树桥村(现醴陵市板杉镇七里山村)一个清寒的读书家庭,自幼聪颖好学,5岁入私塾就读,1908年转入设在醴陵姜湾的官办湖南瓷业学堂,免费习学瓷画。年底进入官办湖南瓷业公司,成为一名瓷画工人。

    虽然才15岁多就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具有强烈忧国忧民思想的王芃生并不满足。他将几个月的微薄薪资积累起来,作为路费和生活费,于1909年春赶赴长沙求学。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王芃生投身由黄兴主持招募的奋勇队,随革命军苦战汉阳。后又与陆军小学同学余兆熊、刘敦桢一起北上,寻机刺杀袁世凯。不幸为袁部下侦知,余兆熊等被捕杀,王芃生侥幸逃脱。

    1916年冬,王芃生以公费派遣赴日本陆军经理学校留学,1920年春转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学习,在日期间,王芃生日夜苦读。

    精准洞察两大“事变”

    提前预警未被采信

    毕业回国后,王芃生进入外交界,曾参与北洋政府收回青岛的谈判。1927年,他接受同乡何键的邀请,先后出任35军少将参谋长、江右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安徽省民政厅代厅长、湖南省政府顾问等职。

    多年在日的学习、游历和交往,让王芃生对日本军政界的动向始终保持高度关注。1935年夏天,王芃生结合日本报刊、日语广播、日本友人来信以及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综合观察,判断日本将在半年内实施武力侵华,东北是首选之地。乃求见在北平养病的张学良,欲告知详情。不料被张手下阻挡,无缘一见。

    他又紧急南下,于7月下旬赶到南昌,将日本将要侵华的情报呈送给蒋介石。但蒋一心督促剿共,并未将如此重要情报放在心上。“九·一八”事变爆发,王芃生忧愤成疾,几乎一病不起。

    病愈后的王芃生再度投身外交界,出任中国代表团顾问,前往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联盟,状告日本侵略行径,欲使国联调解中日矛盾,可惜无功而返。1935年担任驻土耳其公使馆参事,半年后改任驻日使馆参赞,更加潜心研究日方动态。

    1937年春,王芃生回国述职。5月中旬见蒋,两度向其汇报,推断日本将于7月上旬在华北发动事变,以扩大侵华事态。蒋仍未采信。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蒋幡然醒悟,并于1938年4月设立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任命王芃生为中将所长,专事对日情报工作。

    建言修建滇缅公路

    珍珠港事件预言成真

    1937年11月,王芃生建议说,日本对华发动全面战争,必利用其强大海军优势,封锁我出海口,宜早建设西南通道,以利抗战。蒋纳其言,任命他为交通部次长,亲赴滇、缅、越、印等国考察国际公路建设事项,勘定滇缅公路路线,并预早在沿线布置情报点。

    当时国内恐日者众,“亡国论”“投降论”甚嚣尘上。王芃生为此先后撰写了《抗战过程应有的基本认识》《不降必胜的道理》等文章在报刊发表,从日本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自然资源及国际政治格局出发,谓我只要坚持抗战,日本必败,与毛泽东所主张之持久抗战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1941年11月,王芃生通过非常隐秘的渠道,获悉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先后占领香港、广州、海南岛等地,中国的国际出海口无一幸免,大量援华物资只得转道缅甸仰光,从滇缅公路运到重庆等大后方。

    可惜天妒英才,1946年春,王芃生因日夜奔忙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双重来袭,于5月17日病逝于南京,享年53岁。后葬于南京紫金山小白龙山下,其墓现为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芃生在担任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时,不少醴陵籍青年才俊也跟随他加入了对日情报作战阵营,比较知名的有:郭福生,1949年11月在重庆参加原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组织的“两航”起义,为中国民航事业发展保留了一大批技术业务骨干;中共地下情报员、英文编译王亚文,其系王芃生族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第四组组长潘世宪,新中国成立后任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教授。

    (参考资料来源:《湖湘三千国民党将领》《方志株洲》)

  • 上一篇
  • 下一篇